预防出生缺陷,从孕前开始 – 第21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宣传活动重点解读

2025年9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21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宣传主题被确定为“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这个主题不仅聚焦于孕期,更向我们传递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预防出生缺陷,是一场需要提前布局、贯穿孕前、孕期乃至产后的系统工程,而孕前准备,正是这场“健康保卫战”的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防线。

为什么说“从孕前开始”?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它可能由遗传、环境或两者共同作用引起。我们常常将目光集中在怀孕后的各种检查和营养补充上,却容易忽视孕前这个“黄金窗口期”。事实上,许多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如某些遗传病携带状态、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营养储备不足(特别是叶酸)、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以及接触有害物质等,都可以在孕前被识别、干预和改善。

孕前进行健康检查和风险评估,就像给未来的宝宝之旅做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它能帮助准父母们:

发现潜在风险:通过遗传咨询、携带者筛查等,了解自身是否存在遗传病风险,为科学孕育提供决策依据。
优化身体状况:将慢性疾病控制在稳定状态,调整用药方案,确保在最佳健康状态下受孕。
储备关键营养:特别是叶酸,必须在怀孕前至少3个月就开始补充,才能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孕前就开始均衡饮食,为孕期打下坚实的营养基础。
建立健康习惯:戒烟戒酒,远离有害环境,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这些都将在孕前就为胚胎的健康发育创造最有利的内环境。
第21个“预防出生缺陷日”的核心:关注孕期营养

今年的主题“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精准地指出了孕期营养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核心地位。充足的、均衡的营养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孕期营养不良,无论是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是微量营养素(叶酸、铁、碘、维生素D等)的缺乏,都已被证实与多种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叶酸缺乏是神经管畸形的主要诱因;碘缺乏可能导致胎儿智力发育受损;铁缺乏则可能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和增加早产风险。

因此,今年的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强化社会宣传、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对孕产妇营养、出生缺陷防治及救助的关注度。各地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讲座和科普活动,帮助育龄人群和孕产妇掌握预防出生缺陷的相关知识,引导大家科学健康孕育。

三级预防体系:构筑全方位的健康屏障

预防出生缺陷并非单一措施,而是一个完善的“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孕前及孕早期):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目标是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核心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婚前/孕前保健、遗传咨询、增补叶酸、疫苗接种、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这正是“从孕前开始”的精髓所在。
二级预防(孕期):目标是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孕期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严重缺陷,并进行医学干预。
三级预防(出生后):目标是改善出生缺陷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康复。
今年的宣传活动,将深化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它提醒我们,预防出生缺陷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每个家庭的共同努力。将出生缺陷防治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安排,作为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行动起来,为爱筑基

预防出生缺陷,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人生礼物。它始于您决定孕育生命的那一刻,甚至更早。不要等到怀孕了才手忙脚乱,从现在开始,从孕前着手,积极进行健康检查,补充关键营养素(尤其是叶酸),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孕期营养”这一核心主题,但更要明白,这份关注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孕前基础之上。

让我们积极响应第21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的号召,学习科学知识,采取积极行动,为自己、为家庭、也为社会的未来,孕育一个真正健康、充满希望的明天。记住,最好的预防,永远始于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