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必知:这三种女性产后更易患乳腺癌
- 健康医疗
- 26天前
- 22热度
新妈妈们在迎接新生命降临的喜悦时刻,往往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宝宝的事务中,然而,千万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虽然从长远来看,喂奶的女性未来患上乳腺癌的几率确实低于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但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准妈妈、新妈妈们要格外留意,这个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大幅改变,可能会滋生“炎性乳癌”。
曾有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案例,一对同居四年的情侣,女方为男方生下儿子后,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男方无奈地表示,已经花费了五万多元,而女方没有工作,也没有保险,自己拼命挣钱的同时还要养小孩,生活陷入了困境。
产后妈妈为何易患乳腺癌:怀孕哺乳期是炎性乳癌高发期
乳腺癌的致病诱因众多,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动物蛋白,长期处于环境污染中,以及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失调,刺激肿瘤生成。不过,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即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几率相对较高。生育哺乳主要是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癌变,但女性在怀孕、哺乳期间,却进入了“炎性乳癌”的高发期,孕妇和产妇们对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怀孕哺乳期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显著,相较于平时,更容易患上“炎性乳癌”。炎性乳癌具有恶变程度高、进展迅速、复发转移多等特点,而且其症状类似炎症,很容易被忽视。不少妈妈因此不幸离世,留下襁褓中的婴儿;还有一些妈妈在怀孕期间就面临“保孩子还是保自己”的艰难抉择,因为怀孕期不能大量用药,一旦拖延治疗,可能就无力回天。
这几种女性产后更易患乳腺癌
不爱哺乳的妈妈
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生产后以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日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就越小。很多女性在婴儿6个月大后便停止喂哺母乳,如果她们能坚持喂哺6个月以上,每年至少有1000人可免受乳腺癌的侵害。哺乳能够促使女性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整,使性激素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资料表明,哺乳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乳腺癌的危险越小,未哺乳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比哺乳女性高出约5倍。
民间常说“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母乳对宝宝而言,是任何其他食品都无法替代的。首先,母乳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钙磷比例适宜,易于宝宝消化吸收,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母乳中还富含有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的牛磺酸,能促进宝宝智力发育。其次,母乳特别是初乳中含有多种增强宝宝免疫力的物质,可降低宝宝在出生第一年的患病率,预防各类感染。而且母乳可以随时喂哺,方便、卫生又经济。
对于母亲来说,产后坚持哺乳有利于子宫恢复,还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那种认为产后哺乳会影响身材的看法是错误的,喂奶是一个大量消耗热能的过程,有助于妈妈减轻体重。
产后不当挤奶的妈妈
乳房十分娇嫩,对乳房护理知识缺乏了解、未经过正规培训的人,难以掌握合适的按摩手法,往往会用蛮劲对乳房进行暴力挤压。这种暴力挤压不仅无法疏通乳汁淤积的乳腺管,反而会使乳汁淤积更加严重,进而引发乳腺炎,甚至导致乳腺癌。
此外,对于乳头发生皲裂的产妇,如果按摩者不注意卫生,会大大增加感染的机会,细菌可能从乳头皲裂处进入乳腺组织,引发乳腺炎。
产后妈妈挤奶时要注意技巧。首先,挤奶时不要弄痛乳晕和乳头,用拇指和食指挤压乳晕,以无疼痛感为宜,即使乳汁很难流出,也不要使劲挤压,关键是掌握好挤压的部位和角度,用力过度会弄伤乳晕。其次,挤压乳晕的手指要勤换位置,可以上下、左右或斜着挤压,避免只挤压乳晕的一个部位,防止该部位负担过重而受伤。再次,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挤奶器,因为其原理是通过乳头给乳房表面施压使乳汁流出,不符合乳房通过挤压输乳管窦使乳汁流出的生理构造,容易弄痛乳头。
产后护胸不当的妈妈
有些女性对自己的乳房形态不满意,便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进行改变,结果却适得其反。比如,有些女性生育后觉得乳房过大不美观,便使用乳罩进行压迫,这种“压迫法”往往事与愿违,一旦解除压迫,乳房就会下垂。还有些女性采用填充材料来丰乳,这种人工方式对健康有严重影响。国外资料统计显示,硅胶之类的填充物在体内时间长了,容易诱发乳腺癌。
新妈妈们在产后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解乳腺癌的相关知识,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降低患癌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