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怎么办?这些应对方法新手爸妈一学就会

宝宝呕吐是让家长十分揪心的问题,而按摩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根据宝宝不同的呕吐类型,针对性地缓解症状,助力宝宝恢复健康。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针对不同呕吐类型的按摩治疗方法。

寒吐

宝宝寒吐时,常表现为喜热恶寒,神疲肢冷,面色苍白,食物吃进去不消化,呕吐次数多但吐出物少,没有酸臭气味,且朝食暮吐。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以下按摩方法:

推前臂(推三关):此方法有助于温阳散寒,改善宝宝寒吐症状。

揉足三里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手法:用拇指端进行按、揉操作。

主治:能缓解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以及下肢萎软乏力等症状。

摩中脘

位置:在胸骨下端至脐连线的中点(脐上约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称推胃脘。

主治:可改善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腹痛等情况。

掐右端正

位置: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儿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对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有治疗作用。

热吐

宝宝热吐时,会面赤唇红,发热烦躁,口渴想喝冷饮,呕吐次数少但吐出物多,且有酸馊气味,小便颜色赤,大便干。对应的按摩方法如下:

推六腑: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能缓解宝宝热象。

清板门:从板门推向腕横纹能止泻;从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

运手掌心:通过运手掌心,可调节宝宝身体的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热吐。

推天柱骨

位置: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颈椎下方的空隙处)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 - 20次。

主治:能改善呕吐、项强(脖子发硬)、发热、惊风等症状。

揉涌泉

位置:在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儿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可缓解发热、呕吐、腹泻、五心(指两手心,两足心与心胸处)烦热等症状。

分推腹阴阳

位置:腹部。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能改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情况。

伤食吐

宝宝伤食吐时,会嗳(打嗝)气吞酸,厌食,脘腹胀满,烦躁不安,呕吐之物有酸馊之气味,吐后感觉舒服一些。可采用以下按摩方法:

分手阴阳

位置:腕背横纹近小指端为阳池,靠拇指端称阴池。

手法: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住患儿手,用两拇指自腕背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到阳池、阴池穴,为分手阴阳;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间合推到掌横纹处,称合推阴阳。

主治:可治疗寒热往来、呕吐食积、腹泻腹胀、痢疾等。

清板门:有助于消食导滞,改善宝宝伤食情况。

揉中脘:能调节脾胃功能,缓解呕吐等症状。

分推腹阴阳:同前文所述,可改善消化不良、呕吐等情况。

按揉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宝宝身体恢复。

结语

按摩法治疗宝宝呕吐,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症状准确判断呕吐类型,再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如果宝宝呕吐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希望这些按摩方法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