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奶不是病!宝宝成长必经的两个厌奶期,这样应对最有效

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在育儿群里焦急地倾诉,自家宝宝最近喂奶变得异常艰难,一天的奶量骤减至以往的一半多。对于小婴儿来说,日常饮食营养主要依赖喝奶,这突如其来的拒奶状况,让妈妈忧心忡忡。很快,群里其他有经验的妈妈纷纷回应,这很可能是宝宝进入了厌奶期。

有育儿经验的妈妈们都清楚,小婴儿并非每天都是“干饭积极分子”,总会时不时出现不爱喝奶的阶段,喂奶变得困难重重。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好转。那么,宝宝的厌奶期通常出现在什么时候?妈妈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下面,就为妈妈们详细介绍宝宝成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两个厌奶期阶段:

4 - 6个月时期

4个月后的宝宝,除了日常喝奶,开始偶尔接触辅食,品尝到各种不同的味道,味觉发展有了新变化。在新鲜味觉的刺激下,奶水的味道变得平淡无奇,宝宝就像发现了更美味的食物,对喝奶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下降。

而且,随着身体发育,宝宝对外界的感知愈发灵敏,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喝奶时,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事物吸引,突如其来的声响、旁边的小动静等,都会让他们喝奶时走神。

6个月 - 1岁时期

宝宝半岁后,逐渐进入长牙期。每次长牙时,宝宝都会经历几天的厌奶期。这是因为出牙时牙龈肿胀、疼痛,这种不适感让宝宝对喝奶产生抵触情绪。等牙齿长出后,食欲便会慢慢恢复。

宝宝处于厌奶期时,常常抗拒吃奶,不愿碰奶嘴,或者只含着奶嘴不吸奶。这时,妈妈们需要了解宝宝厌奶的原因,它可能源于宝宝心理上的变化,也可能是生理上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不专心喝奶

如果宝宝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不专心喝奶,妈妈们喂奶时应提供一个更安静的环境,避免其他因素干扰。回到房间喂奶是个不错的选择,房间安静,没有人或事打扰,能让宝宝更专注地喝奶。

长牙不适导致的厌奶

若宝宝是因长牙不适而厌奶,妈妈们只能尽量让宝宝多喝一些。等宝宝出完牙,情况就会好转。而且,如果宝宝厌奶期食量减少但精神状态良好,妈妈们无需过度担忧,暂时性的摄入减少,一般不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心理上的厌奶期

很多时候,宝宝厌奶是因为喂奶时没有饥饿感,进食需求不高。妈妈们可以适当延长宝宝喝奶的时间,让宝宝在进食前产生饥饿感,这样他们就能慢慢度过心理上的厌奶期。

有人建议,宝宝不爱喝奶就饿他们两天,以此建立进食的固有意识,让宝宝明白喝奶是生存的需求,而非有趣好玩的事。不过,这种方法需谨慎使用,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重要提示:宝宝在4 - 6个月大和6个月 - 1岁之间,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厌奶期,这既受味觉感知增加带来的心理变化影响,也与出牙不适感引发的生理影响有关。对此,妈妈们可以为宝宝创造更安静、少干扰的进食环境,适当减少喂奶量或延长喂奶时间,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厌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