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学会分享?

“妈妈,他不给我玩小汽车!”孩子撅着小嘴跑过来,眼眶红红的。这样的场景,几乎在每个有五六岁孩子的家庭都会上演。那一刻,我们心里总是五味杂陈——既心疼孩子的委屈,又担心他交不到朋友。

其实,分享确实是门学问,尤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愿意分享是天性使然。如果我们能耐心引导,孩子就能慢慢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先接住情绪,再解决问题

当孩子带着委屈跑来时,最不需要的就是大道理。蹲下来,给他一个拥抱,轻轻说:“妈妈知道,你很想玩那个小汽车,他没给你玩,心里很难过是不是?”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

孩子的情绪就像一杯水,只有先倒掉一些,才能装进新的东西。当他的委屈被看见、被接纳,心里的疙瘩才会慢慢解开。这一步做得好,后面的引导才会有效果。

把“分享”变成好玩的游戏

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选几个他特别喜欢、但也相对愿意轮流玩的玩具,作为专门的“分享小宝贝”。我家孩子就特别喜欢这个环节,我们会一起给这些玩具起有趣的名字,比如“分享小超人”“轮流小能手”。

出门前,我会问他:“今天你想带哪个‘分享小英雄’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孩子自己参与选择,他会对分享这件事更有掌控感。这比强行要求他分享某个玩具效果要好得多。

教给孩子“魔法口诀”

光有玩具还不够,孩子需要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我教给孩子一句很简单的话:“我们一起玩好吗?我的玩具也可以给你玩。”

我们在家经常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我当小朋友,让孩子来练习。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请求,而是一个“交换”的提议,听起来更公平,其他小朋友也更容易接受。

“轮流”比“分享”更容易理解

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分享”这个概念还是太抽象了。其实,“轮流”是更好的切入点。比如可以引导孩子:“这个小火车轨道这么长,你们可以一人开一段呀!你从这边开到桥那里,然后轮到他开到山洞,像接力赛一样!”

当孩子在轮流中体验到游戏持续的快乐,他会慢慢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让快乐延续的方式。

抓住每个微小的进步

当孩子哪怕只是小声地说出了那句口诀,或者把玩具递出去了一小会儿,都要及时肯定他:“宝贝,妈妈看到你主动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小火车了,你真大方!”

这种具体的表扬,比单纯说“你真棒”更有力量。它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下次会更愿意去做。

记得有次在公园,我儿子犹豫了很久,终于对一个小女孩说:“我们一起玩沙子好吗?”那一刻,我比他还要激动。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却是他社交路上的一大步。

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像一棵慢慢生长的小树,需要阳光和耐心。每一次小小的主动分享,都是在为这棵小树浇水。我们不用心急,陪伴着他,一次次练习,他会慢慢发现,原来和别人一起玩,快乐真的会加倍。

现在当我再听到孩子说“他不跟我分享”时,我不再焦虑。因为我知道,这正是他学习社交的宝贵机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他度过这些小小的挫折,见证他一步步成长为懂得分享、善于交朋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