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每个月龄适合什么运动?各年龄段运动指南来了

适当的运动对宝宝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促进体格发育,增强抵抗力,还能通过手眼协调运动,促进宝宝视觉、听觉、触觉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适合的运动形式也各不相同。

各年龄段运动指南

1-3个月

可以尝试俯卧练习,帮助锻炼头颈部的运动控制能力。也可以进行竖抱练习和被动操,促进肌肉发育。

3-6个月

鼓励宝宝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多让宝宝伸手抓握不同材质的玩具,这能有效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6-8个月

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可以扶着宝宝腋下进行蹦跳练习。让宝宝伸手够远处的玩具,练习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动作,这些都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8-12个月

多进行手-膝爬行练习,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可以给宝宝提供杯子、积木、球类等安全玩具,发展手眼协调和操作能力。

12-18个月

练习独立行走、扔球、踢球,可以拉着玩具走动,这些活动都能提高宝宝的平衡控制能力。

18-24个月

学习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踢皮球、踮脚走路和跑步。可以握笔模仿画线,玩积木叠高游戏,这些活动能提高身体协调性。

24-30个月

学习独自上下楼梯、单腿站立,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搭积木、串珠子、系扣子、画画等游戏则能锻炼精细动作。

30-36个月

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沿着脚印走路,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性。通过扣扣子、穿鞋子等日常活动来提升精细动作能力。

3-6岁

可以走直线、走跑交替、攀登、骑三轮车等,这些活动都能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学习折纸、剪纸、画画、玩橡皮泥、使用筷子等,则能很好地锻炼精细动作。

运动时长建议

0-3岁宝宝

每天应与看护人进行互动式玩耍。能独立行走的幼儿每天至少需要180分钟的身体活动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婴儿车、高脚椅或背带的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同时,应避免让宝宝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屏幕设备。

3-6岁儿童

每天至少进行180分钟的身体活动,其中应包括60分钟的活力玩耍,比如快走、跑跳、玩球、跳舞等能让身体发热、呼吸加快的运动。建议多安排户外活动,每次静坐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尽量避免接触电子屏幕设备。

安全提醒

在宝宝运动时,看护人要做好全面的安全保护。玩具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选择有尖锐边角或细小零件的玩具,以防宝宝被划伤或发生误吞危险。剧烈运动后,要注意让宝宝适当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