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不敢言?掌握“容错对话”法,轻松引导孩子主动开口面对问题
- 早期教育
- 5天前
- 17热度
在不少家庭里,都有过这样的场景:孩子一个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看着满地的碎片和一滩积水,小脸瞬间变得煞白,像只受惊的小鹿,慌慌张张地躲到门后,大气都不敢出。孩子并非故意犯错,可就是怕被责备,只能选择沉默。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愿意主动开口,和我们一起面对问题呢?
“容错对话”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和那种严厉质问的方式完全不同,不会让孩子紧张得手足无措;也不是简单敷衍地说一句“没关系”就完事儿。而是用满满的耐心和真诚的接纳,给孩子打造一个能安全表达想法的小天地。
孩子犯错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可太重要啦。要是马上皱着眉头问“怎么回事”,孩子肯定会更害怕,心里压力山大。不如先缓和缓和气氛,轻轻地说:“宝贝,妈妈看到水洒啦,咱们一起把它收拾干净好不好?”这么一说,孩子就会觉得,原来犯错是可以补救的,不是天都要塌下来的大事儿。
孩子不愿意开口,大多是因为心里有顾虑,怕被骂。这时候,我们就得把指责换成鼓励。比如说:“谢谢你愿意告诉妈妈,妈妈小时候也干过打翻东西这种糊涂事儿呢。”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心里的防线也就慢慢松了,才会愿意跟咱们详细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能通过一些小事来培养孩子的坦诚。比如,跟孩子坐在一起,分享自己今天犯的小错误,然后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让孩子明白,犯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儿,重要的是犯错之后怎么面对、怎么改正。
要是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了,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真诚地说一句“你真的很勇敢”,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诚实行为是被认可的。慢慢地,孩子就会意识到,说实话一点儿都不可怕,反而能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
“容错对话”的本质,其实就是给孩子一份敢于坦诚的底气。有了这份底气,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就不会害怕犯错,遇到问题也敢于承担责任。而且,他们还能更自信地和别人沟通交流。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家永远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说真话的地方,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