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体质不同,调理方法也不同,家长快学起来
- 健康医疗
- 14天前
- 24热度
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这是每个当爸妈的心愿。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饮食、身高、体重和心理状态,一有问题就想着找中医帮忙调理,希望孩子能有个好身体。其实,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一样,调理方法也得因人而异。中医一般把孩子的体质分成四种类型,家长们要是能了解这些,就能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保健。
“火孩子”:爱吃爱闹,容易上火
这种孩子食量大,但消化不好,容易“积食”。他们小便颜色深,大便干,性子急,怕热,睡觉时喜欢把手脚露在外面,甚至踢被子,还喜欢光脚。早上起来,嘴里有口气。而且,他们很容易得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的炎症,这些都是“食积”“食火”的表现。
对于“火孩子”,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食疗方法来调理。比如,用3—6克菊花、10克芦根、10克生山楂泡水喝。这些材料都有清热、消食的作用,能帮助孩子降火、改善积食。
“冰孩子”:怕冷怕凉,脾胃虚寒
这类孩子特别怕冷,脸色看起来偏白或黄,没有光泽。他们吃凉的东西或水果后,容易肚子不舒服,甚至拉肚子,这是脾胃虚寒的表现。
调理“冰孩子”,可以用山药(最好是铁棍山药,口感比较面,那种脆脆的山药不适合药用)、生姜(也可以和红糖一起熬水喝)等食材来食疗。除了食疗,还可以配合艾灸、按摩等方法来温补脾土,帮助孩子改善怕冷的症状。
“胖孩子”:爱吃肉,身体虚胖
“胖孩子”喜欢吃肉食和面食,肌肉看起来松软,容易出汗,而且容易感冒。他们嗓子容易有痰,大便黏或不成形,舌头上有一层白厚的舌苔,这是痰湿偏盛的表现。
对于“胖孩子”,可以用陈皮、薏米、茯苓(每样6—9克)泡水喝。如果孩子有饮食积滞的情况,可以每天用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0—15克)泡水喝,连续喝3天,帮助消化。
“郁孩子”:心思重,缺乏安全感
“郁孩子”容易紧张焦虑,心思比较重,缺乏安全感。他们睡觉不踏实,多梦,看起来没有朝气和活力,这是肝郁气滞的表现。
对于“郁孩子”,主要需要配合心理调节。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运动,或者尝试音乐疗法来放松心情。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在饮食上,建议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保健小妙招
除了根据孩子的体质进行调理,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方法来帮助孩子增强体质。比如:
-
摩腹:用手掌在孩子的腹部轻轻按摩3—5分钟。这个方法可以健脾和胃,帮助消化。
-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在膝盖下方约四横指宽的地方,胫骨前外侧凹陷处。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健胃和胃,帮助孩子改善消化问题。一般按揉50—100次。
-
捏脊:捏脊可以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能帮助孩子强健身体。
-
艾灸:对于脾胃虚寒的孩子,可以用艾灸来调理。可以选择足三里、中脘、神阙、脾俞等穴位。不过,家长们在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时间也不宜过长。
总之,孩子的健康需要家长细心呵护。了解孩子的体质,根据体质进行调理,再加上日常的保健方法,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