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未必是肠胃问题

呕吐只是症状,可能由疾病引发。约八成呕吐源于胃肠问题,但宝宝持续性呕吐时,除适时补充电解质、水分,留意有无脱水症状外,应尽快送医找出病因。

呕吐是胃内容物强力经口腔排出,反复剧烈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调、代谢性中毒及营养障碍。它是人体反射动作,延脑呕吐中枢受肠胃道、耳前庭、视觉、大脑皮质或血液、脑脊髓液中物质刺激即可引发。所以,呕吐虽是胃肠道症状,却不一定源于胃肠道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或先兆。

不同年龄层呕吐原因各异

引起呕吐原因众多,除胃肠疾病外,喉咙发炎、咳嗽后呕吐、中耳炎、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泌尿道感染等也可能引发。呕吐物含绿胆汁,可能表示胃肠道有阻塞,部位或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分以后,也可能只是剧烈呕吐而无肠胃道阻塞。不同年龄层,宝宝呕吐原因不同。

新生儿期

要区分呕吐与“溢奶”。“呕吐”是胃内容物强力喷出,“溢奶”是食道或胃中东西不自主流出,多发生在打嗝、排气或宝宝手舞足蹈时。未满周岁正常婴儿多有轻微溢奶,因生理性食道下括约肌控制不好致胃食道逆流。添加副食品后症状渐轻,一岁或一岁半时消失。喂奶方式不当、宝宝吞入大量空气或肚子受压迫,也会造成溢奶。

“胃食道逆流”多以溢奶表现,严重者会吐奶,症状在出生几天后出现,时间不固定,可能伴溢奶、呕吐、贫血、营养不良、体重增加不理想等,甚至有吸入性肺炎、食道炎等并发症。

症状轻微时,喂奶后让宝宝维持直立或半直立姿势二十至三十分钟再放下,趴睡或右侧躺也不错,但趴睡有“婴儿猝死症”风险,不建议。少量多餐、牛奶中添加壳类制品或使用低溢奶配方奶粉也有帮助,必要时用促进胃排空的止吐药、制酸剂。统计显示,八十五%的病儿一岁半时痊愈,九十五%到四岁时痊愈,通常年纪越大症状越轻,体重增加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胃食道逆流是新生儿最常见非胆汁性呕吐病因,症状轻重不一。症状严重、突发或有其他不适的吐奶,最好请医师诊治,鉴别病因(胃肠道畸形、胎便肠阻塞、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后对症下药。

婴儿期

新生儿期吐得厉害的宝宝可考虑药物治疗,若未改善应做胃肠道检查。出生两三个星期后开始呕吐,喝奶十五至三十分钟后越吐越厉害,甚至喷射性呕吐,应考虑“肥厚性幽门狭窄”。此病是胃出口幽门附近肌肉肥厚阻塞出口,发生机率为五百分之一,症状出生时不明显,两三个星期后出现且加重,吐完宝宝还想吃,吃药无效,常因呕吐脱水。腹部超音波可确诊,治疗以开刀为主。

宝宝长大后喜欢将手或东西放嘴里,病菌易进入体内,急性胃肠炎引起呕吐机会增加,前一两天呕吐症状缓解,可能伴发烧,之后可能腹泻。前六个月大宝宝可将牛奶浓度泡稀,六个月后可尝试米汤加盐、稀饭等。

六个月大后,宝宝抗体逐渐消失,接触外界机会增加,感冒增多,常因中耳炎、喉咙发炎合并呕吐,即“肠胃型感冒”,除处理呕吐外,更要治疗病因。若呕吐伴间歇性腹痛、果酱颜色大便,要小心肠套叠,超音波可诊断,“钡剂”灌除套叠部分,无法解套则开刀。

幼儿期

此时期因先天性异常疾病致呕吐机会减少,但门诊偶见因胆道囊肿或肠道旋转不良呕吐的宝宝。呕吐原因多来自感染性疾病,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炎、肺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及神经系统疾病等。

有些呕吐是急性,有些是慢性且周期性。周期性呕吐病人每隔一段时间剧烈呕吐无法进食,常需住院打点滴,每次持续三至五天自行好转,检查多正常。神经性呕吐常见于二到六岁神经质或脾气大的宝宝,属心理性呕吐,如妈妈逼迫进食致宝宝看到食物就想吐,父母应改善育儿方法。

居家饮食照顾对策

维持呼吸道畅通

呕吐厉害时,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喷出,父母要立即清除鼻腔异物。若呕吐发生在宝宝直立或卧床时,让宝宝身体前倾或维持侧卧姿势,防止吸入呕吐物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保持口腔清洁

呕吐后,胃酸、消化及未消化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味道难闻让宝宝不适。较小宝宝,父母用湿纱布沾开水清洁口腔;较大宝宝用温开水漱口。

短暂禁食,然后清淡饮食

宝宝呕吐后,父母别急着喂食,否则可能引发第二波呕吐。最好暂时禁食四至六小时,包括开水、牛奶,宝宝吵着喝水可用棉花棒沾水润湿口腔,大宝宝给棒棒糖。症状改善后,先给予多次少量电解质液(可用运动饮料代替,合并腹泻时稀释再喝),无明显恶心、呕吐、腹胀情形,再给予清淡食物(如稀饭、干饭、白土司、馒头),避免奶制品、油腻饮食二至三天。

呕吐后如何补吃药

有些止吐药需在进食前三十分钟给予。生病时,咳嗽药、流鼻水药可吃可不吃,抗生素必须按医师指示服用。服用药物后三十分钟内大量呕吐,需再给予一次剂量;三十分钟至一小时内呕吐,可补充半次剂量;二小时后呕吐,大部分药物已进入小肠,无需补充。

尽快找医师诊治

呕吐是众多疾病的表症之一,虽八成源于胃肠问题,但宝宝持续性呕吐时,除补充电解质、水分及留意脱水症状(呼吸心跳加快、欲哭无泪、前囱门或眼眶凹陷、乏尿、活力变差)外,应尽快送医。就医后,若呕吐物成黄绿色或咖啡色、肚子越痛越厉害或合并严重腹泻、吃药没改善,应提早回诊检查或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