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生病一定不能用药吗?如何正确看待

孕期不是 “用药禁区”,硬扛才是真危险​

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认知:孕期可以用药,关键是 “用对药、遵医嘱”。很多孕妈担心药物会通过胎盘影响宝宝,却忽略了 “疾病本身对胎儿的伤害”—— 比如持续高烧(超过 38.5℃),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细菌性肺炎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败血症,增加早产风险;严重的腹泻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胎盘供血,反而对宝宝不利。​


之前有位孕妈感冒后硬扛了一周,从轻微咳嗽拖成了急性支气管炎,夜间咳得无法入睡,最后只能住院输液。医生说:“如果早用安全的止咳药和抗生素,根本不会发展到这一步,住院期间的输液反而比口服药风险更高。”​

其实医学上早就对孕期用药做了分级(FDA 妊娠用药分级),把药物分为 A、B、C、D、X 五类,其中 A 类和 B 类药物在孕期使用是相对安全的,比如常见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里的青霉素、头孢类也属于 B 类,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剂量使用,几乎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这 3 条 “用药铁律”,孕妈一定要记牢​

 先“判断病情”,再决定是否用药​

感冒鼻塞:用生理盐水洗鼻,每天 3-4 次,能缓解鼻塞和喉咙不适;多喝温热水,促进代谢,一般 5-7 天会自愈。​
轻微腹泻:吃点蒸苹果、小米粥,补充电解质(比如口服补液盐,孕期可安全使用),避免脱水,通常 1-2 天能好转。​
轻微头痛:用热毛巾敷额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熬夜,多数能缓解。​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及时就医用药:

高烧持续超过 24 小时(体温≥38.5℃),物理降温无效;​
咳嗽加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咳出黄绿色痰;​
腹泻超过 3 次 / 天,伴随腹痛、脱水(口干、尿少、头晕);​
剧烈牙疼、牙龈肿胀,影响进食和睡眠。​

必须 “遵医嘱用药”,不自行买 “偏方”“中成药”​

很多孕妈觉得 “中成药比西药安全”,或者听信偏方用 “艾草煮水喝”“生姜擦身体”,其实这些做法风险更高 —— 大部分中成药没有明确的孕期安全性数据,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对胎儿有害的成分(比如某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可能引发流产);偏方更是缺乏科学依据,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延误治疗时机。无论什么病,先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让医生开孕期安全的药物。比如发烧时,医生会开对乙酰氨基酚(避免用布洛芬,孕晚期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循环系统);细菌性感染时,会开青霉素类抗生素(避免用四环素、喹诺酮类,可能导致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咳嗽严重时,会开氨溴索口服液(孕期安全的止咳化痰药)。​

就诊时一定要主动告知医生 “怀孕周数”,方便医生根据孕周调整用药 —— 比如孕早期(前 12 周)是胎儿器官分化关键期,用药需更谨慎;孕中晚期(13 周后)胎儿器官基本成型,用药相对宽松,但仍需严格控制剂量。

遵医嘱是关键:医生会权衡“利弊”​​当您告诉医生“我怀孕了”,医生会为您选择:首选局部用药:​​ 如果情况允许,比如皮肤问题,优先选择外用药膏,减少身体吸收。​​选择安全等级高的药物:​​ 医生拥有《孕期用药安全分级》知识,会优先选择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被证实对胎儿无明显危害的药物(如某些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乙酰氨基酚等)。

​​权衡用药时机:​​ 孕早期(前3个月)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期,用药会格外谨慎。但到了孕中晚期,一些药物的使用限制会相对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