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发绿、蛋壳难剥?给宝宝煮蛋别用冷水!科学3步锁住营养
- 母婴知识
- 6天前
- 21热度
早上来一颗金黄圆润的煮鸡蛋,蛋白弹嫩,蛋黄绵密,吃上一口,一天都元气满满!可不少人煮鸡蛋时,不是蛋壳裂开、蛋白流得到处都是,就是煮出的鸡蛋口感干巴巴,蛋黄还发绿,营养也跑光了。其实啊,问题大多出在第一步——冷水下锅。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煮鸡蛋的科学方法,3个关键步骤,保准你能煮出完美水煮蛋!
为啥说冷水下锅是大忌呢 ?要是直接把鸡蛋放进冷水锅里加热,会有俩麻烦。一是受热不均,蛋壳和蛋液热膨胀系数不一样,冷水加热时蛋壳先膨胀,蛋液升温慢,蛋壳就容易裂开,蛋白就流到水里,煮成“蛋花汤”了。二是营养流失,长时间低温加热会破坏鸡蛋里的维生素B族和卵磷脂,蛋黄里的硫化物还会和铁元素反应,生成灰绿色的硫化亚铁,既影响口感,又降低营养价值。鸡蛋得在温和又均匀的环境里受热,才能锁住营养,保持完整。
下面就说说煮出完美水煮蛋的3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选蛋和让鸡蛋回温。选蛋的时候,尽量挑新鲜的,存放不超过7天的最好,蛋壳得完整没裂纹。要是想轻松剥壳,就选存放3 - 5天的鸡蛋,这时候蛋壳和蛋白没那么黏了。鸡蛋从冰箱拿出来后,用常温水冲冲表面,放10分钟,让它接近室温,这样能避免冷热变化太大把蛋壳弄裂。
第二步是热水下锅,精准控温。锅里倒水,没过鸡蛋2厘米就行,水太多加热时间长,营养容易流失。把水烧到锅底冒小气泡,大概60 - 70℃,用漏勺轻轻把鸡蛋放进去,别直接扔,不然容易碰坏。再往水里加一勺盐,盐水能提高水的沸点,缩短煮蛋时间,盐还能渗进蛋壳的小孔,形成保护层,防止蛋壳破裂。
第三步是定时煮,煮好后用冰水冷却。从水冒小气泡开始计时,煮3分钟是溏心蛋,蛋黄半流动,配吐司或者沙拉超棒;煮5分钟是半熟蛋,蛋黄中心有点湿,口感绵密;煮8分钟是全熟蛋,蛋黄完全凝固但不过干,营养保留得最好;煮10分钟以上,蛋黄边缘就发灰了,口感干,营养也跑了,不推荐。煮好后马上把鸡蛋捞出来,放冰水里泡3分钟,冰水能让蛋白收缩,和蛋壳分开,剥鸡蛋就轻松多了。
要是想剥出“镜面蛋”,还有俩小窍门。一是摇晃法,把煮好的鸡蛋放密封盒里,加点水,摇晃10秒,蛋壳有裂纹了,就好剥了。二是用勺背敲,用小勺背面均匀敲蛋壳,从大头开始剥,利用气压差,蛋壳自己就掉了。要是提前煮蛋,剥壳后放密封盒,加点凉开水冷藏,能保存2天,蛋黄不会干。
煮好的鸡蛋吃法也多着呢。日式溏心蛋,煮3分钟切开,淋上酱油和木鱼花,配米饭或者拉面,绝了!黄金蛋沙拉,把全熟蛋碾碎,加酸奶、牛油果和黑胡椒,抹在全麦面包上,好吃又健康。蛋白蔬菜杯,挖出蛋黄,填上虾仁、玉米粒和芝士,烤箱180℃烤5分钟,低卡高蛋白。
最后提醒大家,健康成人每天吃1 - 2个鸡蛋就行,胆固醇高的人每周别超过4个。煮好的鸡蛋最好2小时内吃完,要保存的话,剥壳后冷藏别超过24小时。别迷信“土鸡蛋更营养”,普通鸡蛋和土鸡蛋营养差不多,选新鲜的就行。
煮鸡蛋不难,避开冷水下锅的坑,掌握这3个步骤,你也能煮出完美的水煮蛋,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