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前做好这三件事,宝宝更聪明情商高

宝宝一岁前的这段日子,真的是打基础的黄金期。当了爸妈后,我们不光关心孩子长了多高、多重,什么时候会翻身、会爬,也越来越重视宝宝的“双商”发展——也就是智商和情商。

说实话,高双商不是凭空来的,全靠我们日常带娃时一点一滴的培养。一岁前,如果能帮宝宝养成下面这三个好习惯,对孩子未来的情商和智力发展真的特别有帮助。

多替宝宝说出他的感受

小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了。饿了、困了、不舒服了,都会用哭闹或表情来表达。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读懂”这些信号,并且试着帮他说出来。

比如,宝宝开始哼哼唧唧往你怀里钻,你可以轻轻问他:“宝宝是不是饿了呀?妈妈这就给你喂奶。” 如果他摔倒了有点懵,你可以抱抱他说:“是不是吓了一跳?没事,妈妈在这儿。”

我自己试过,每次这样和宝宝对话,他好像真的能听懂一点,眼神会更安定。这个习惯看起来简单,其实是在教宝宝两件事:一是认识自己的情绪,二是学习换位思考。时间长了,他不仅更能理解自己,也会慢慢懂得体谅别人,这对情商的培养特别重要。

创造机会让他自由探索

小宝宝对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我们不仅要允许他探索,最好还能主动给他创造安全探索的空间。

比如,你发现宝宝对抽纸巾特别感兴趣,别急着制止,不如给他一盒干净的纸巾让他抽着玩;如果他对厨房的勺子感兴趣,就拿两个不同材质的给他敲着听响声。环境、玩具、甚至其他小朋友,都可以是他探索的对象。

我儿子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爬去摸拖鞋,我就找了几双干净的不同材质的拖鞋放在地垫上,他反复摸、甚至放在嘴里啃(确保干净),玩得特别专注。孩子探索越多,大脑接受的刺激就越丰富,这对提升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都有直接帮助,说白了,就是在涨智商。

多跟宝宝“聊天”,哪怕他还不回应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太小,跟他说话好像对牛弹琴。其实恰恰相反,0-1岁是宝宝语言中枢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说的每句话都在为他将来开口打基础。

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可以多和他说话。喂奶时说“奶香不香呀”,换尿布时说“我们来换干净的啦”,出门散步时指着树说“你看这是绿色的树”。不用刻意用娃娃音,正常、温柔地交流就好。

我女儿十个月时突然清晰地说出“妈妈”,当时我真的又惊又喜。回想起来,那之前每天不间断地和她说话,真的没白费。语言发展好的孩子,不仅能早开口,将来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性也会更强,而清晰的表达本身就是高情商的一部分。

说真的,宝宝优不优秀,关键真的看父母。特别是在孩子三岁前,我们就是他的全世界,是他的榜样和天花板。如果我们自己情绪稳定、爱学习、善于沟通,孩子自然会在这样的氛围里吸收营养。

别忘了,宝宝的双商发展不是早教班教出来的,它就藏在每天的亲子互动里。从今天起,试着多理解宝宝一点,多给他一点探索的自由,多和他聊聊天——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就是孩子未来最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