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在日常互动中给予宝宝爱与支持
- 早期教育
- 21天前
- 25热度
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婴儿便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学习之旅,他们通过身边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逐步认识自己是谁。
爱的关系能给予孩子们舒适、安全、自信与鼓励的滋养。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学会如何建立真挚的友谊,自由地交流情感,勇敢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牢固且积极的人际关系,如同坚实的基石,助力孩子们发展信任、同情心、同理心以及正确的是非意识。
日常互动里,父母、亲戚和照顾者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婴儿传递着重要信息。“你很聪明”“你擅长探索事物”“你被深深爱着”“和你在一起我满心欢喜”,这些话语如同神奇的魔法,塑造着婴儿的自尊心。
想象一下,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笑得格外灿烂,母亲用餐巾挡住他的脸,随后放下并欢快地说:“躲猫猫!”每当母亲想把餐巾放回桌上,婴儿就会发出“嗯,嗯,嗯”的声音,还兴奋地踢着胳膊和腿,示意母亲再玩一次。他尽情玩耍,直到感到无聊。在这个过程中,婴儿发现与他人的关系是如此令人满足和愉快,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让他深切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至关重要。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提供有反应性的护理
反应性护理要求家长将照顾与宝宝的需求精准匹配。比如,10个月大的婴儿吃饭时开始踢腿、咿呀学语、抓东西,这表明他想自己拿着勺子。此时,给他一个婴儿勺子,同时继续握住他的手喂他,这就是反应性护理。家长要花时间思考婴儿行为背后的含义,并想出支持的方法。
在日常中,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知晓他的喜好与厌恶,清楚他最爱的玩具,摸透他适合的日常日程。若婴儿有固定照顾者,要与照顾者建立开放协作的关系,分享孩子的性格、喜好、平静与不安的因素,以及日常计划和活动,这有助于照顾者更好地满足婴儿需求,也让双方都感受到尊重与支持。
支持婴儿发展技能
婴儿在玩耍、探索和追随兴趣时学习效果最佳。家长给予适当帮助,让他们能挑战自我又不会过度沮丧,就能助力他们发展新技能。比如,看到五个月大的婴儿试图翻身,家长可以把玩具放在他身边,鼓励他用身体去抓。
日常里,家长要为宝宝的小成就欢呼,“你找到我了!”“你拉开了遮住我脸的围巾!”同时,基于宝宝已有的技能提供帮助,如宝宝用积木堆叠了两个,正尝试放第三个时,递上第四块积木。
保持深情和养育
触摸、拥抱、安慰、摇摆、唱歌和与婴儿说话,都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特别且被爱的。婴儿可爱乖巧时,爱意自然流淌,但在他们困难、挑剔、哭闹或抽搐时,养育方法同样重要。在艰难时刻陪伴孩子,能让他们知道被爱着。
日常中,多拥抱和亲吻婴儿,表达爱意。在困难时期保持耐心,因为寒冷、哭泣和挑剔是婴儿时期的常态。陪伴他们度过艰难,能让他们学会信任和依赖,感到安全,未来也更易学会冷静。
帮助孩子感到安全
回应宝宝的哭声和其他交流,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当宝宝举手示意“起来”,得到很多爱,生活有规律可循时,也会安全感满满。分享的爱和信任,让孩子明白家长会永远陪伴,给予他们信心。
日常里,为宝宝创建安全的“大本营”,让他们能安全活动,活动时能随时看到你,并适时鼓励探索。建立日常生活习惯,如早上散步、换尿布、喝奶、讲故事等固定流程,让婴儿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感到安全、自信并掌控自己的世界。
让家庭文化融入孩子生活
孩子的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的健康积极联系能塑造他们的身份和自尊。
日常中,照料孩子的人对事物称呼要统一,让孩子有清晰认知。选择反映家庭文化的书籍和音乐,结合家庭背景、民族信仰和装修风格,让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