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生,从脾胃抓起,别再喂出“小胖墩”和“小病秧”啦!
- 健康医疗
- 14天前
- 20热度
说到养生,很多人觉得这是中老年人的事儿,其实,儿童养生也超重要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生保健能让他们少生病,健康茁壮地成长。今天就来聊聊儿童养生那些事儿,给家长们提个醒。
一、孩子别喂太饱,衣服别穿太多
现在不少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怕孩子饿着、冻着,总是使劲儿喂,衣服也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不少孩子成了“小胖墩”,还动不动就生病。其实,元代有个特别厉害的儿科医学家叫曾世荣,他在《活幼心书》里就说:“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和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病不想干。”这话可有大道理呢!
孩子的脾胃比较娇嫩,中医里讲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化水谷和水湿。简单说,就是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营养,输送到全身,还得处理身体里的多余水分。要是总是大吃大喝,脾胃就得一直忙个不停,得不到休息,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就像机器一直超负荷运转,肯定容易坏。孩子要是吃得过饱,就容易患上“小儿疳积”,看着挺胖,其实身体里积食了,营养吸收不好,发育也会受影响。

所以,家长要注意了:“三分饥”可不是让孩子饿肚子,而是别让孩子吃得太撑。比如,婴儿满月后,要尽量定时定量喂养;半岁后添加辅食,要做得细、软、烂,方便孩子消化;1岁以后,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了,别偏食,少吃零食,按时吃饭。要是孩子哪顿不太爱吃,别硬逼着吃,饿了自然就会吃了。
穿衣方面也一样,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基础体温比成人高,穿得太多,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就得不到锻炼,一冷一热就容易感冒。一般来说,孩子穿得和大人一样多,或者再多一件薄内衣就差不多了。家长还可以摸摸孩子后背,要是温暖无汗,就说明穿得挺合适。四季穿衣也有讲究,春天别急着脱太多,正确理解“春捂”;夏天别让孩子直吹电扇、空调温度别太低;秋天别保暖过度,适当“秋冻”;冬天室内别捂太严,多通风,常带孩子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二、孩子不舒服,试试摩腹捏脊
孩子要是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睡觉不踏实、磨牙、舌苔厚腻、喜欢趴着睡、早上口气酸腐等情况,很可能就是食积。这时候,家长可以试试中医的摩腹法和捏脊法,帮助孩子调理脾胃。

摩腹就是用手掌或者手指在孩子腹部顺时针轻轻按摩。这个动作其实是在给孩子的肠胃一点物理刺激,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就像给肠胃加了一把“助力器”,让食物顺利地往下走。南宋大诗人陆游就特别喜欢摩腹养生,他活到了85岁高龄,摩腹功不可没。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用过这个方法,唐代的孙思邈还说摩腹能让人食欲好、身体棒,少生病呢。
捏脊也很简单,就是从孩子尾骨凹陷处开始,沿着脊背往上捏,一直捏到颈部。捏脊是通过刺激脊背的皮肤和经络,来调节身体的机能。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整体,经络系统把各个部分都连在一起。捏脊能激发经络的活力,帮助孩子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刚开始捏的时候,次数别太多,手法要轻,等孩子慢慢习惯了,再适当增加力度。
三、孩子脾胃弱,这三类食物少吃
孩子的脾胃比较弱,有些食物吃多了会伤脾胃,家长可得注意了。
首先,甜腻的食物少吃。孩子都喜欢吃甜的,像糖果、蛋糕之类的。但这些甜腻食物在孩子脾胃里运化时容易产生湿气,阻碍脾胃的正常工作,让孩子容易积食、脾虚。
其次,油炸食物少吃。炸鸡、薯条、汉堡这些虽然好吃,但油脂和脂肪含量太高了。孩子的小脾胃很难消化这些油腻的东西,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

最后,寒凉的食物少吃。夏天的雪糕、冰水,还有一些凉性水果,像西瓜、梨等,都别让孩子吃太多。脾胃怕凉,寒凉食物会损伤脾胃,降低它的运化能力。要是孩子不小心积食了,家长可以用橘皮、荷叶、炒
山楂、炒麦芽煮水,给孩子当茶喝,帮助消化。
总之,孩子养生得从日常做起,管住嘴、穿对衣、多运动,再加上一些简单的中医养生小方法,孩子身体棒棒的,家长也能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