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晚别着急!儿科医生教你科学引导语言发育
- 早期教育
- 21天前
- 32热度
相信许多父母都难以忘怀孩子第一次清晰喊出“爸爸”“妈妈”时,内心涌起的那种激动与喜悦,那仿佛是世间最动听的音符。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孩子在1岁左右就具备了说话的能力。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激发他们模仿和表达的欲望,通常情况下,孩子在这个阶段就能顺利开启语言表达的大门。
《育儿百科》对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
- 4 - 7个月的孩子:开始尝试模仿家长的发音,对家长说话时的各种语气也能有所察觉。比如,家长用温柔的声音说话,孩子可能会露出甜甜的笑容;用稍微严肃的语气,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好奇或疑惑。
- 8 - 12个月的孩子:当别人喊他们的名字时,会有明显的反应,还会饶有兴趣地模仿大人说话。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个小模仿秀,会咿咿呀呀地跟着大人的语调发声。
- 1岁以后的孩子:能够说出一些物体的名称,并且能用手指出来,还能说出熟悉的人和物品。比如,看到苹果会说“果果”,看到妈妈会开心地喊“妈妈”。
- 15 - 18个月的孩子:一般能说出6 - 10个词,还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像“我要吃”“爸爸抱”等,虽然句子简单,但已经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 2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可以理解大部分的语句,词汇量增加到能说出50个词,还能说出4 - 5个词的句子,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比如,会骄傲地说“我是宝宝,我两岁了,我是男孩”。
- 3岁以后的孩子:语言表达已经相当厉害,能听懂部分话语的意思,也能说出很多话语,甚至有些孩子还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然而,有些宝宝开口相对较晚。如果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孩子在认知、社交语言等方面可能会表现得比较落后,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他们进入校园后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呢?
- 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每个孩子都有不同阶段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一般在2 - 6岁。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多给孩子讲故事,多和他们聊天、说话。比如,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温馨的故事,然后和孩子讨论故事里的情节。还可以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讲故事,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爱上表达。
- 多和孩子交流,扩大词汇量:想要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发育好,平时就要多和孩子说话。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交流对象,想说什么就告诉孩子。比如,看到路边的花朵,可以和孩子说“宝贝,你看这朵花多漂亮,它的颜色是粉色的,形状像一个小喇叭”。和孩子交流得多了,孩子就会爱上表达,并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提升表达能力。
- 多鼓励孩子: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让孩子对语言表达不排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力。即使孩子说的是废话,或者声音吵得让你觉得有些烦,也不要阻止他们。因为一旦阻止,孩子就会失去表达的欲望。所以,当孩子在表达时,要耐心倾听,允许他们尽情说话。
- 多带孩子阅读绘本,并让孩子自己讲故事:亲子阅读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家长可以给孩子读一些锻炼语言能力的书籍,一开始让孩子认真听,慢慢地引导孩子讲出来。当孩子能够将一本绘本完整地讲出来时,他们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的正确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用心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他们在语言的海洋中畅游,让孩子的语言发育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