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冷饮怎么吃?不同年龄段宝宝各有讲究,家长速收藏

一到夏天,凉爽又美味的冷饮就摇身一变,成了大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解暑神器”。相信不少家庭的冰箱里,都满满当当地储备着各种口味的冰品。然而,当宝宝那渴望的小手伸向冷饮时,很多家长心里都会犯嘀咕:娃吃凉的会不会拉肚子呀?为什么有的宝宝吃冷饮会拉肚子?到底多大的孩子才能吃冷饮?吃法上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孩子吃冰拉肚子的原因

“吃冰的会拉肚子”“吃冰伤肠胃”这类说法,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要知道,人体温度是恒定的,冷饮进入口腔后,会先经过口腔和食道的暖化,等到达胃部时,温度已接近体温(只要不是吃得太快太急),一般不会对肠胃产生直接的冷刺激。

如果孩子一吃冰的就拉肚子,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孩子平时习惯吃温热食物,很少接触冰的东西,肠胃一时难以适应;二是冷饮中可能含有导致孩子过敏的成分;另外,宝宝夏季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感染了细菌病毒等。所以,冰冰的冷饮,可不一定是导致宝宝肠胃不适的“罪魁祸首”哦!

不同年龄段宝宝吃冷饮的讲究

1岁以内:不建议吃

6个月以内的宝宝,饮食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6 - 12个月时,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此时不建议吃冷饮。

1 - 3岁:不主动给吃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饮食上可不能马虎。像含有大量添加剂且高糖、高热量的冰淇淋,建议谨慎食用。如果宝宝一定要吃冷饮,家长要管控好食用量,并嘱咐宝宝多在嘴里含一会儿,等温度接近体温再吞下去。

3岁以上:适量吃

此时,宝宝的饮食已接近成人,肠道系统也逐渐完善,可以适量吃一些冷饮。但要注意,不能让吃冷饮影响正常饮食,否则时间长了,可能会影响身体发育。

适合宝宝的冷饮选择要点

选择正规产品

挑选冷饮时,一定要去正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选择正规品牌的产品。挑选时,务必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避免买到存在安全卫生隐患的产品,给宝宝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看配料表

食品配料一般是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越靠前含量越多。如果配料表中奶或奶制品排在前几位,说明该产品含奶量相对较高。建议选择成分种类少、添加剂少的产品,比如只有4 - 5种成分的。

温馨提示:以下几种常见添加剂,孩子要少吃或尽量不吃。

带有“糖”“蜜”“甜”字眼的,基本都是甜味剂,如糖精钠、阿斯巴甜等。

带有颜色字眼的,往往都是色素,如日落黄、胭脂红。

带有“苯甲酸”“山梨酸”字眼的大多是防腐剂。

带有“胶”字眼的,则可能是增稠剂,如卡拉胶、黄原胶。

看营养成分

这里的营养成分主要指配料表中蛋白质的含量。比如,冰淇淋每100克中含有3克以上的蛋白质,就说明其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较为优质。

看类型

常见的冷饮通常分为冰淇淋、雪糕、冰棍三种类型。给小朋友吃的话,建议选择乳脂含量相对较高的冰淇淋。

宝宝吃冷饮的讲究

管控吃“冰”时段

如果孩子要吃冰淇淋,优选在两餐之间吃,如中晚餐之间,午饭后(下午2 - 4点)吃还能有效降暑降温。不过,以下情况不建议给宝宝吃:

饭前或饭后:饭前吃冰淇淋,甜食带来的饱腹感容易影响宝宝正餐,减少其他营养的摄入;饭后立即吃冷饮,会使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细菌繁殖,引起肠炎等肠道疾病。

身体不适时:如患气管炎、肺炎、哮喘、腹泻、糖尿病、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等病症的宝宝,最好不吃冰淇淋,以免加重病情。

剧烈运动或大量流汗时:这时身体温度较高、血液循环快,吃冷饮会让血管突然收缩,容易导致幼儿出现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限定次数

不建议家长主动给孩子提供冰淇淋。如果宝宝想吃,建议控制好食用次数,每周不超过2次。此外,家长还可以把冷饮作为奖励,并和孩子约定好规则,这样既能让孩子有更高的积极性完成任务,又能偶尔让他过过瘾。

控制量,不贪吃

不建议过量食用冰淇淋、牛奶雪糕等含糖量高的冷饮,糖摄入量过多会增加肥胖和龋齿的风险。建议冰淇淋每天不要吃超过80克,雪糕或冰棍每天不超过一根,当然,少吃点更好。

慢慢吃,不宜狼吞虎咽

冷饮吃得过快,容易对幼儿的内脏血管造成刺激。因此,吃冷饮时,家长要提醒宝宝吃慢一点,让冷饮在嘴巴里慢慢融化,接近体温时再吞下,减轻对咽喉和呼吸道的刺激。

过敏体质的宝宝要谨慎吃

如果宝宝对牛奶、坚果、芒果等食物有过敏史,家长在选择冷饮时一定要谨慎查看成分表,确定没有致敏成分再给宝宝吃。

酷暑难耐,小朋友很难抵挡冷饮的诱惑。如果一味禁止,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宝宝长大后对这类食物产生报复性的“口腹之欲”。如果宝宝已满1岁,只要选择成分健康、品质安全的冷饮,再控制好食用量,完全可以让他乐享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