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现“三多”症状,需警惕妊娠糖尿病,预防血糖升高,做好这3件事
- 孕期专区
- 1天前
- 18热度
妊娠期糖尿病是准妈妈在怀孕期间首次被诊断出的一种糖尿病。虽然分娩后血糖大多能恢复正常,但若孕期控制不当,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先天遗传、肥胖、营养过剩等因素都会增加患病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识别妊娠期糖尿病的信号、该做什么检查,以及如何科学预防。
一、出现“三多”症状,需警惕妊娠糖尿病
如果准妈妈出现以下“三多”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检测血糖:
1. 多饮(容易口渴)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液体摄入量约2000毫升,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汤汁、牛奶和水果等。但若经常感到异常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且没有明显原因(如饮食过咸或大量出汗),就需要注意是否与血糖升高有关。
2. 多食(容易饥饿)
如果孕妈发现以往正常的饭量无法支撑到下一餐,频繁感到饥饿,需要加餐,或正餐食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却增加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状况持续出现时,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3. 多尿(小便频繁)
怀孕后由于子宫压迫膀胱,排尿次数会略有增加,但总尿量一般不会明显增多。如果发现排尿次数显著增加(如白天超过6次,夜间超过2次),或尿量明显增多,建议及时检查血糖。
二、想知道血糖情况,务必按时做“糖耐”检查
孕期糖耐量检查(OGTT)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方法,通常在孕24~28周进行。检查时,孕妇需口服75克葡萄糖水,并检测空腹、服糖后1小时和2小时的血糖值。
正常标准为:
空腹血糖<5.1 mmol/L
服糖1小时后血糖<10.0 mmol/L
服糖2小时后血糖<8.5 mmol/L
如果任何一项血糖值超过上述标准,就可能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需进一步确诊并接受治疗,以避免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如流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妈(如孕前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等),建议在早孕期就进行糖耐量检查。如果早期检查正常,仍需在24~28周再次筛查。
三、预防血糖升高,做好这3件事
1. 孕前咨询与筛查
有以下情况的备孕女性建议进行孕前咨询:
已确诊糖尿病
曾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复发概率达30%~50%。因此,即使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再次计划怀孕时也应在孕前或孕早期进行糖耐量检查。
2. 科学安排饮食
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
保证能量摄入:孕早期每日不低于1500千卡,孕中晚期不低于1800千卡。
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推荐燕麦、大麦、豆类等,避免蔗糖等精制糖。
摄入优质蛋白:每天至少71克蛋白质,孕中期起每日摄入250~500克奶制品。
控制脂肪摄入:适当限制动物油脂、红肉、全脂奶制品,多吃深海鱼类。
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注意补充钙、铁、锌等,孕中期起每日需补钙600毫克。
少量多餐:三餐能量分配合理,适当加餐,避免餐前过度饥饿。
3. 坚持适当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稳定:
运动方式:推荐步行、孕妇瑜伽等低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时间与频率:每周3~4次,每次从10分钟逐步延长至30分钟,建议餐后30分钟开始运动。
注意事项
运动前排除心脏病、视网膜病变等禁忌症;
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以防低血糖;
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头晕、胸痛等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健康问题,但通过科学识别症状、按时进行糖耐量检查、合理调整饮食和坚持适当运动,大多数孕妈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如果你有相关风险或症状,请务必及时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平稳度过孕期,迎来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