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养胎别踩坑!这3个误区要避开

怀孕了,全家人都跟着操心,总想着要好好“养胎”。但很多人以为的“养胎”,其实是在帮倒忙!一些常见的错误做法,不仅对宝宝没好处,还可能伤害妈妈的身体。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哪些“养胎”行为其实是在“坑胎”又“坑妈”。

一、总躺着坐着,不敢动

不少人觉得怀孕了就要静养,能坐不站、能躺不坐,甚至连日常活动都大幅减少。其实,除非医生特别叮嘱需要卧床(比如有先兆流产、宫颈机能不全等特殊情况),绝大多数正常孕妈根本不需要“静养”!

总是不活动,带来的问题可不少:

  • 体重蹭蹭往上长,不仅产后难恢复,还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高血糖的风险;

  • 肠胃蠕动变慢,便秘找上门,孕晚期尤其难受;

  • 肌肉无力,体能下降,生完孩子之后连抱娃都吃力;

  • 代谢变差,甚至影响胎儿营养吸收;

  • 长期不动还会降低顺产几率,增加分娩难度。

所以,只要身体没有不适,胎儿稳定,散步、孕妇瑜伽、简单家务都可以做!别把自己当“病人”,正常生活、适度活动才是真正的“养胎”。

二、拼命吃、大补特补

“一人吃两人补”这句话,可把不少孕妈带偏了。虽然孕期需要更多营养,但不代表可以放飞自我、狂吃不止。天天大鱼大肉、各种补汤不停,结果自己胖了几十斤,宝宝却未必吸收到多少营养。

真正重要的是——吃得对,不是吃得多!

uncontrolled体重增加会带来很多问题:巨大儿、难产、妊娠糖尿病、产后肥胖……宝宝长期健康也可能受影响。

建议:荤素搭配、少油少盐、主食粗细结合,千万别把水果当饭吃(糖分高!)。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孕中晚期每周>0.5kg),就要赶紧调整饮食。优质蛋白、蔬菜、豆制品、坚果才是该“补”的重点。

三、过分小心,整天焦虑

自从怀孕,很多妈妈变得特别紧张:这个能不能吃?那个能不能做?每天查一百遍孕期禁忌,连正常生活都战战兢兢。

适当的谨慎是好的,但过度焦虑反而会适得其反。长期情绪紧张会影响孕妈免疫力,甚至通过激素影响宝宝的情绪和神经发育。妈妈压力大,宝宝也能“感受”到。

其实怀孕不是生病,绝大多数日常饮食和行为都可以延续孕前的习惯。除了烟、酒、生食、某些药物需要严格避免之外,正常人吃的饭菜、做的活动,孕妈基本也都可以——只要不过量、不危险。

真正的养胎,是保持身心愉快

养胎的关键不在于“少动”或“多吃”,而在于“平衡”。妈妈身体健康、心情放松,宝宝才能好好发育。

  • 正常活动,别久坐久躺;

  • 均衡饮食,别胡吃海塞;

  • 保持好心情,别自己吓自己。

记住,你不是“病人”,你只是一个正在孕育新生命的健康女性。用放松、积极的心态去度过孕期,才是对自己和宝宝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