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要谨慎考量,特殊情况要选对方式
- 健康医疗
- 2025-08-08
- 51热度
母乳向来被视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能最大程度契合婴儿的营养需求。然而,并非所有宝宝都能顺利接受母乳喂养,有时会因妈妈或宝宝自身的原因,导致哺乳存在不便之处。所以,我们必须全面、细致地权衡母乳喂养与母婴健康之间的利弊关系,进而确定最为合适的哺乳方式。
哪些病宝宝不宜吃母乳?
母乳虽益处众多,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宜婴儿食用,不能盲目地坚持母乳喂养。
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主要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是导致宝宝智力发育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相关统计,在严重智力低下的患者群体中,大约10%的病例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其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处于万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之间。目前,因氨基酸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已发现超过70种,苯酮尿症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苯酮尿症(PKU)
苯酮尿症属于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发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此病的宝宝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无法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致使苯丙氨酸在体内大量堆积。严重情况下,会干扰脑组织的正常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使得这类患儿出生后常常表现出智能障碍。
乳糖不耐受综合征
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征的宝宝,由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无法将乳糖消化吸收。这类宝宝在食用母乳或牛乳后,常常会出现腹泻症状。长期腹泻不仅会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反复感染。对于这类宝宝,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病理性母乳性黄疸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宝宝,通常只需短暂停止母乳喂养,一般为48小时左右,之后便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症状再次加重,可再次停喂1 - 2天。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调整过程后,宝宝一般就不会因为食用母乳而出现黄疸了,此时便可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总之,母乳喂养虽好,但在面对特殊情况时,家长们一定要谨慎抉择,根据宝宝的实际健康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喂养方式,确保宝宝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