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水肿中医调理指南:5种体质对症食疗方
- 孕期专区
- 25天前
- 27热度
产后水肿,指的是妇女在生产之后出现面目或者四肢水肿的情况。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成因,一方面,产后子宫变大,对血液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引发水肿;另一方面,黄体酮的作用使得身体代谢水分的状况变差,导致身体出现水肿症状。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产后水肿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气虚血亏型:产妇全身出现水肿,面色呈现萎黄之色,口唇颜色淡,指甲苍白无血色。还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整个人精神状态欠佳。
2.气滞血淤型:水肿首先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腿腹部位。产妇会感觉胸脘胀闷,神情抑郁不乐。同时,小腹疼痛且拒绝按压,恶露量少,颜色黯红。
3.脾虚型:产妇面目和四肢出现水肿,肤色淡黄。表现为神疲乏力,四肢温度较低,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还伴有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
4.肾虚型:产妇全身水肿,以腰部以下更为严重,按压后会出现凹陷。面色晦暗无光泽,有心悸气短、四肢逆冷、腰痛腿软等表现。
5.湿热下注型:产妇主要是下肢水肿,身体感觉沉重困倦。伴有胸闷脘胀,小便颜色黄赤,尿频且排尿时有涩痛感,食欲不佳,腰部酸胀。
针对产后水肿,中医会采用补肾活血的食疗方法来帮助身体去除多余水分:
1.薏苡仁红豆汤:取生薏苡仁20克、红豆30克,洗净后浸泡约半日,然后沥干备用。先将薏苡仁加水煮至半软,再加入红豆煮熟,接着放入冰糖,待冰糖溶解后熄火,放凉后即可食用。此汤具有养颜美容、益气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还能强健肠胃、补血以及通乳。
2.红糖生姜汤:把生姜连皮洗净,拍成粒状。将姜与红糖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适量水,先用猛火将汤煮沸,然后改用慢火继续煲4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此汤能祛风散寒、活血祛淤,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起到健胃、开胃的作用,而且生姜连皮还有行水消肿的效果。
3.豆瓣鲤鱼:准备带骨鲤鱼肉250克,豆瓣酱30克,葱、姜、蒜各10克,湿淀粉15克以及适量调味料。先将色拉油倒入锅中,旺火烧至油热时下鱼块炸至金黄色捞出。锅中留少许油,放入葱末、姜末、蒜末、豆瓣酱,加入酱油、料酒、白糖、鱼块、鲜汤,让鱼块入味,最后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即可。鲤鱼味甘、性平,有利水消肿、下气通乳的作用,特别适合虚弱体质、痰湿体质以及孕妇水肿和产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