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腿是误区!医生解读:0-10岁腿型发育规律,这些情况才需就医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孩子走路稳不稳固然备受关注,腿长得直不直同样不容忽视。正因如此,老一辈流传下来从小给孩子捆腿的做法,至今仍被一些家长采用。然而,这种做法其实并无必要。在孩子2岁前呈现O形腿,大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超过90%的情况都能自动矫正,最终恢复正常腿型。

在医学领域,O形腿被称为膝内翻,X形腿则被称为膝外翻。这两种腿型问题绝大多数出现在儿童时期,其中大部分与维生素D缺乏引发的佝偻病,也就是俗称的软骨病有关。不过,孩子在刚出生时腿部偏O形,这是正常现象,主要是受出生前胎位的影响以及先天体质差异导致的。

婴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腿型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经历从膝内翻到正常,再到膝外翻,最后又恢复正常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新生儿是膝内翻状态,到2岁时腿型会逐渐接近正常;2岁之后,腿会慢慢呈现轻微的外翻,直至10岁左右恢复正常。10岁以后,绝大多数人的腿型会保持正常,或者略呈5 - 10度的膝内翻,这都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所以,当家长在孩子2岁前发现孩子是罗圈腿时,不必惊慌失措,更不能用绷带将孩子的双腿紧紧缠起来,试图借助外力强行把腿矫正变直。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达到矫正目的,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正确的做法是,适当为孩子补充维生素D,同时鼓励孩子积极进行运动,通过运动改善肌肉张力,让孩子的腿在自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慢慢纠正过来。

当然,如果孩子10岁以后,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O形腿或X形腿,这往往是由佝偻病、骨骺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关节炎或者发育障碍等原因引起的。此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矫治,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孩子的腿型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家长要尊重这一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过度焦虑而采取不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