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冲奶粉常见的几个误区
- 专题资讯
- 20天前
- 46热度
冲奶粉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很多家长在操作时容易忽略细节。方法不对,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起宝宝胀气、吐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科学冲奶粉,避开常见的几个误区。
一、不要大力摇晃奶瓶,试试“搓滚法”
很多家长冲完奶粉会用力上下摇晃,觉得这样化得快。但这样摇会产生大量气泡,宝宝喝下去容易吞入空气,导致吐奶和肚子胀。
推荐用“双手搓滚”的方法:盖紧奶瓶盖后,用手掌夹住奶瓶,水平方向来回轻轻搓动,直到奶粉完全溶解。这样既均匀又不产生气泡,宝宝喝得更舒服。
二、不要用矿泉水冲奶粉
有些人觉得矿泉水更干净健康,但其实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较高(比如磷酸钙),宝宝的肾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长期用矿泉水冲奶可能增加消化负担,甚至引起便秘。
普通烧开的自来水,晾到合适温度后使用就可以了。如果担心水质,可以安装净水器,或者选择婴幼儿专用水。
三、严格按照比例冲调,别自己“加料”
有的家长担心宝宝吃不饱,故意多放一勺奶粉,把奶冲得浓一点。但浓度过高会加重宝宝肠胃和肾脏负担,严重时还可能影响身体代谢。而如果冲得太稀,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每一款奶粉的冲调比例都是经过科学测算的,务必要按照包装说明来操作。通常是用专用量勺取平勺奶粉,不要压实,也不要堆尖。
四、水温控制在40-50℃左右,别用开水
开水冲奶粉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份,比如一些怕热的维生素和益生菌。而且高温还容易使蛋白质结块,影响吸收,烫伤风险也大。
建议用温水冲泡,一般40-50℃比较合适。如果没有温度计,可以滴一点在手腕内侧,感觉温热不烫即可。现在很多恒温水壶可以设定温度,冲奶很方便。
五、顺序别搞反:先加水,再加奶粉
如果先放奶粉再加水,实际水量就会比标准少,导致奶液偏浓。而且奶粉容易结块,溶解不匀。
正确的顺序是:
-
洗净双手,将消毒后的奶瓶放在桌上;
-
倒入所需温度的温水,水量要准确;
-
再加入对应勺数的奶粉;
-
盖紧奶嘴和瓶盖,用搓滚的方式摇匀。
别看冲奶粉简单,每一步都关系到宝宝的健康。从选水、水温、比例到摇晃方式,稍微注意一下,就能避免很多喂养问题。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或保姆帮忙带娃,也不妨把这些方法分享给他们。带娃路上,细心一点,宝宝就更舒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