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不用愁!9大常见问题一次讲清,新手妈妈必看

当宝宝成长到一定月龄,消化功能和咀嚼功能逐渐完善,妈妈们便迎来了给宝宝添加辅食的重要阶段。然而,面对辅食添加这一全新课题,不少新手妈妈都充满了疑惑。别担心,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助力妈妈们轻松开启宝宝辅食喂养之旅。

辅食喂养时间有讲究

每顿辅食的喂养时间并没有固定标准。建议选择在宝宝小睡醒来后,此时宝宝心情愉悦,且稍有饥饿感。在宝宝还未接触过辅食时,切勿在宝宝极度饥饿时喂辅食,因为这时宝宝一心只想喝奶饱腹,会对辅食产生抗拒心理。

生病期间暂停添加

宝宝生病时,一定要避开添加辅食。生病期间宝宝的身体较为虚弱,此时添加辅食可能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若病情较重,原来已添加的辅食也要适当减少,让宝宝的肠胃得到充分休息。

 

辅食顿数逐步增加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每天喂1顿即可,随后再逐步过渡到2顿。具体来说,7 - 9个月的宝宝每天可吃2 - 3顿辅食(含加餐);9 - 12个月的宝宝每天3 - 4顿;一岁以后则调整为每天3顿主餐,2顿加餐。

喂养顺序先奶后食

建议先喂母乳,当宝宝半饱时再喂辅食,最后再让宝宝喝奶喝饱。需要注意的是,先喂奶的总量不要超过50毫升,以免宝宝喝饱后吃不下辅食。

不同阶段营养侧重

周岁以前,奶类是宝宝营养的主要来源,辅食添加主要是为了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周岁以后,宝宝的身体发育需要高营养密度的食物,此时应以辅食为主,奶类为辅。

奶量随月龄递减

添加辅食后,宝宝每天的奶量也有相应变化。周岁前,宝宝一天的奶量大约在600 - 800ML;周岁后,逐渐减少到350 - 500ML。减少奶量时要循序渐进,给宝宝一个适应的过程。

食物性状循序渐进

宝宝的食物性状应遵循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原则。6月龄时,主要吃泥状食物;7月龄时,可吃稠糊或末状食物;9 - 11月龄,吃有颗粒的泥蓉状食物;1岁 - 1岁半,吃碎状或丁状食物;1岁半 - 2岁,就可以吃略微切碎的家常菜了。

粥面添加时机恰当

一般7 - 8月龄的宝宝可以开始尝试吃粥或者面条,但前提是宝宝已经添加辅食2个月左右,能够很好地吞咽泥状辅食,并且有一定的咀嚼意识。

新食材添加要谨慎

添加新食材时,一次只添加一种,且要少量。添加后,仔细观察宝宝的排便和皮肤状况,看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一切正常,可逐渐加量并尝试新的食材;若宝宝出现过敏反应,应马上停止添加这种食材,过3个月再尝试。

希望这些解答能帮助新手妈妈们解决辅食添加过程中的困惑,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