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自律?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写作业拖拉、上课分心、情绪说来就来。其实,这些不自律的表现都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但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把这种天性转化为自律的能力。

一、用规则意识,引导贪玩的孩子

邻居家7岁的阳阳就是个典型例子。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开始看动画片、玩玩具,作业总要拖到很晚。有次妈妈加班没提醒,他玩到晚上9点才想起作业,急得直哭。

后来妈妈和他一起制定了时间表:

放学先休息半小时;

接着完成作业;

作业后可看1小时动画片;

周末适当延长游戏时间;

刚开始阳阳总想偷懒,妈妈就用了奖励机制:每次按时完成作业得一颗星,集满十颗换个小玩具。两个月后,不用提醒他也能自觉完成作业了。

关键点:

规则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他才会愿意遵守;

执行要坚定,不能今天严格明天放松;

适当的奖励能增强积极性。

二、培养专注力,克服分心毛病

刘梅的女儿朵朵今年上一年级,写作业时总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半小时的作业要写两小时。

刘梅做了这些改变:

清理书桌,只放必要的学习用品;

关掉电视,保持安静环境;

和她玩拼图、搭积木,训练专注力;

每次专注完成任务后,及时表扬;

现在朵朵能在40分钟内完成作业,正确率也提高了。

实用技巧:

低年级孩子专注时间短,可分段完成任务;

发现孩子分心时,用游戏的方式引回注意力;

不要频繁打断正在专注做事的孩子;

三、管理情绪,学会自我控制

李明的儿子乐乐在幼儿园输了比赛就大哭大闹,还把搭好的积木推倒。李明先拥抱安慰,等他平静后再分析:

输赢是正常的事;

可以难过,但不能破坏;

下次可以怎么做更好;

平时他们还玩“情绪表情”游戏:画出开心、生气的表情,讨论该怎么处理这些情绪。现在乐乐遇到挫折时,会先深呼吸,而不是直接发脾气。

情绪引导方法:

先接纳情绪,再引导行为;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感受;

通过绘本、游戏学习情绪管理。

给家长的提醒:

培养自律需要时间和耐心,别指望立竿见影。每个孩子特点不同,要找到适合的方法。重要的是,我们要以身作则——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做出榜样。

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当我们看到孩子能自觉完成作业、专注做事、控制情绪时,就会明白,所有的耐心引导都是值得的。

记住:孩子不自律是本能,教会他们自律,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