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吃怎么办?宝宝口吃的原因?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口吃是不少家长会遇到的状况。它主要表现为说话时重复音节、词语,或者语句突然中断。很多家长会担心,不过别太焦虑,大部分宝宝的口吃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消失。但家长掌握正确的应对和引导方法,对宝宝建立自信、减少语言障碍带来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十分关键。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建议,助力宝宝克服口吃。

宝宝口吃的原因

宝宝口吃原因多样。两岁左右,宝宝思维发展迅速,可说话技能跟不上思维节奏。比如宝宝想表达一个想法,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在“找词”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口吃,这属于阶段性口吃,随着语言能力提升会逐渐消失。

有时,宝宝想表达的内容用现有词汇难以准确传达,得在脑子里“搜罗”合适词汇,说话就不流畅了。情绪紧张也会引发口吃,像受到严厉批评甚至打骂,被追问事情时,宝宝会用重复字或拖长音调整表达,导致说话断断续续。

模仿逗乐也可能让宝宝养成不良说话习惯,这并非疾病。要是家长过度关注宝宝口吃,总纠正发音,反而会让宝宝更多听到“结巴的话”,说得不流畅的情况增多。而且两三岁宝宝语言机制不完善,急于表达时就容易出现言语节奏障碍。不过家长放心,这个阶段口吃一般和心理障碍没关系。

应对口吃有妙招

平常心对待

家长要保持平常心。要是家长紧张,说话的节奏、语调都会受影响,孩子察觉后会跟着紧张,说话更不流利。所以,家长自己得先放松,给孩子营造轻松氛围。

尊重保护宝宝

绝对不能取笑、厌恶、恐吓甚至打骂有口吃的宝宝。宝宝在场时,别和别人议论他,也别模仿他口吃,要好好保护他的自尊心。宝宝虽小,但内心敏感,这些行为会伤害他,加重口吃。

说话节奏要放慢

和宝宝说话时,放慢语速,每个字都说清楚,同时要求宝宝也慢慢说,别着急。宝宝说话拖长音或重复时,家长别重复学,耐心听完,过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第一次经验,第二次说同一句话通常会好很多。

唱歌引导

日本育儿专家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让宝宝说话前先唱歌。宝宝结结巴巴开始说话后,家长可以说:“来,咱们唱那首歌!”然后和宝宝一起唱熟悉的歌。唱完后,温和地问:“你刚才想说什么呀?”多数情况下,宝宝能流利说出来。这种方法能让宝宝体验不口吃说话的感觉,增强自信,多次练习后口吃可能治愈。

及时表扬宝宝

宝宝有一点改进,家长就要大大表扬。比如宝宝某次说话比之前流畅,家长马上给予肯定:“宝宝这次说得真好,太棒啦!”表扬能增加宝宝说正常话的信心,让他更愿意积极表达。

宝宝口吃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家长的支持与科学引导至关重要。通过营造轻松语言环境、避免过度纠正、及时表扬鼓励,还可以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宝宝就能逐步克服口吃,拥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孩子成长节奏不同,家长给予足够关爱和鼓励,才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