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中、晚期如何调养?

怀了宝宝,很多准妈妈都想把身体调养得棒棒的,让宝宝健康发育。其实,根据传统中医智慧,孕早、中、晚三个阶段的调养重点各有不同。老话说的“早期养胎气,中期助胎气,后期利生产”,到底该怎么做?下面就来一起看看这份简单实用的调养指南。

一、孕早期(1-12周)—— 养胎气,重静心

这时候胚胎刚开始发育,还没完全“定型”,古代医家孙思邈就强调,此时不宜乱服药,重点在于“调心”。准妈妈要尽量保持情绪平和,可以试着:不看不好的东西,不听嘈杂的声音,说话不急不躁,心里保持正念,减少恐惧和焦虑——这些都是在安静地滋养胎气。

饮食方面,建议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煮熟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一些清热滋润的食材,但不宜大补温热之品,比如过于燥热的羊肉、桂圆等,以免引起胎热或胎动,甚至增加流产风险。

 

如果有孕吐、恶心等反应,可以试试这些温和的食疗小方子:

甘蔗汁加少许生姜汁调和;

喝点苹果汁或柠檬蜂蜜水;

吃点新鲜的柚子肉。

如果体质偏寒,还可以用新鲜的艾叶炒鸡蛋,有温经安胎的作用。

二、孕中期(13-28周)—— 助胎气,稳营养

进入孕中期,宝宝长得特别快,这是助力胎儿成长的关键期。准妈妈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持心情愉快。别太累,但也别老是躺着,适当走动、多晒晒太阳,避免受寒,少穿露肚脐和腰臀的衣物。

饮食上要多样化,注重营养均衡,鱼、肉、蛋、豆类和蔬菜合理搭配。别吃太撑,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这个阶段很多妈妈容易阴血不足,感觉口干或微热,可以适当吃一些养阴补血的食材:

黑豆红枣煮排骨汤;

党参、龙眼干、红枣煮水代茶饮;

贫血的可以炖点牛肉,或用西洋参炖瘦肉。

其他像菠菜、红萝卜、芝麻、银耳、椰子水及豆制品,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孕晚期(29周-分娩)—— 利生产,补气健脾

到了孕晚期,不少准妈妈容易出现水肿、疲劳或虚热不安的情况。这时候要穿宽松的衣物,避免坐浴,每天适度活动身体,保持心态平稳,尽量不生气。

饮食建议以温补为主,避免辛辣燥热。重点是补气健脾、滋补肝肾,为顺利生产做准备。

可以适当吃一些补而不燥的食材:

高丽参炖燕窝;

白木耳配淮山、龙眼干一起炖;

海参烩香菇瘦肉;

党参、黄芪、红枣煮水喝。

特别注意:

苦瓜孕期尽量少吃,其中的奎宁成分可能刺激子宫收缩。

临近生产时,避免大量服用野山参、高丽参、西洋参等强力补气药材,以免生产时出血增多。

其他如泻下、活血、破气类药物也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调理身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建议在尝试任何食疗前,先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愿每位妈妈都能平稳度过孕期,顺利迎接健康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