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儿动作发展,开启智慧成长之门
- 早期教育
- 28天前
- 53热度
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运动与动作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最初只能安静地躺着,到最终能够稳稳地行走,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期间,他们会依次经历翻身、坐起、爬行、站立等多个阶段,民间有句俗语生动地概括了这一发展规律:“三抬、六翻、七坐、八爬、九扶站、周岁会走”。随着这些动作的逐步发展,小儿的视野范围日益扩大,真正做到了“见多识广”。
客观世界中丰富多样的可见刺激物,对小儿而言就像是一座座知识的宝库。刺激物越多,小儿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进而有力地推动其心理和智力的成长。小儿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同智力发展的一面镜子,能够直接反映出其智力水平。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动作迟缓,在动作发育上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在小儿智力发展的进程中,动作发展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小儿的运动能力常常被视为测定智力发展的关键指标,动作发育也被看作是智力发育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动作的发展,婴儿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是无能为力的“小可怜”,而是能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行走和手部动作,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建立起初步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认知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比如,当婴儿用手抓弄和敲打玩具时,不仅能获得视觉上的刺激,还能感受到触觉和听觉的刺激。这些感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逐渐发展成知觉。
学会行走后,婴儿开始对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自己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一阶段,小儿的感觉和知觉发展处于感知、运动思维阶段,这一切都与他们的运动和动作发展紧密相连。小儿只有通过直接感知运动、动作,作用于具体的事物和环境,才能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人的运动和动作是由大脑支配的,运动的发育与大脑的开发、功能发育的部位,以及神经纤维髓鞘化的时间和程度密切相关。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小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使其更加活跃,从而更精确地支配和指导运动和动作的发展。
因此,成人不能仅仅将开发智力局限于教小儿认图、识字,而忽视了运动和动作能力的发展与训练。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活动、运动,以此促进其智力和心理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