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小窍门:听懂宝宝的需要,让宝宝茁壮成长

很多新手爸妈在喂养宝宝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为什么严格按照教科书来喂宝宝,宝宝反而长得不太好?为什么宝宝吃得饱饱的还是会缺钙?其实,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没有“听”清宝宝的真正需要。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喂养宝宝的小窍门,让宝宝健康成长。

制作好喝的母乳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它是由妈妈的血液流经乳腺时形成的。血液的营养会因妈妈的饮食而改变,所以妈妈吃什么,乳汁中就可能会有什么。营养丰富又美味的母乳,需要妈妈亲自来制作。宝宝需要的营养,妈妈可以通过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获得。

建议妈妈们保证每天摄入谷类400-500克,其中杂粮不少于1/5;蔬菜500克,绿叶蔬菜应占2/3;水果200-400克;鱼、禽、蛋、肉类(包括动物内脏)每日总量200-300克;奶类每日300-550克;豆类60克或豆制品90克;油脂类每日25克;盐6克。适当多喝奶类,多喝汤水,产褥期食物应多样但不宜过量。除了一日三餐,如果感觉饿了,可以加一点牛奶、面包或苹果。

此外,妈妈们还应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含咖啡因的饮料、大蒜、洋葱等刺激性食物、高脂高盐的食物。同时,要避免抽烟、喝酒。再加上科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愉悦的心情,母乳就会变得更“好喝”。

吃多吃少孩子定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母乳越来越无法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需要及时添加辅食。如果辅食添加过晚,可能会导致宝宝营养缺乏;过早添加又会引起宝宝消化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母乳喂养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是比较合适的。

4-5个月的宝宝会出现生理性厌奶期。之前生长发育都良好,突然间出现吃奶量减少,但孩子状态却很好,通常持续一周左右。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千万不要逼食。可以补充维生素并尝试辅食。

刚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小宝宝可能会不太适应。一般应遵循辅食从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给予的食物应从稀逐渐到稠的规律。有的家长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十分心急,宝宝不吃怎么办?吃得少怎么办?

其实,新妈妈们决定给孩子吃什么食物,但吃多少是由孩子决定的。妈妈们不能因为心急而强迫。可以给孩子尝试你希望他喜欢的食物,多采取一些方式,可重复尝试10-15次。而且,辅食应单独制作,少用盐,避免用调味品。

喝水要比大人多

宝宝的新陈代谢十分活跃,比成人更容易消耗水分,且宝宝的含水量也比成人多。一般来说,6公斤的婴儿一天总补水量约在200-300毫升。新妈妈们要注意在宝宝睡醒后及时补水,在特别闷热的日子、哭过后、空调房内,要增加补水量。

白开水是宝宝最佳的水分补充品。有的妈妈怕孩子不愿意喝水,于是在水中加糖。这个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母乳是没有甜味的,一旦孩子习惯了糖水,就会对没有甜味的母乳失去兴趣。对于出生后一直通过乳头吸收液体的宝宝来说,要先从勺子喂水开始。10个月到1岁半,可以慢慢再让宝宝尝试用杯子喝水。吸管是宝宝断奶后生理上的理想填充物。虽然妈妈很想尽早让宝宝尝试用吸管喝水,但从宝宝发育的角度来讲,还是选在断奶后比较好。

总之,喂养宝宝时,一定要“听”清宝宝的需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喂养方式。希望这些喂养小窍门能帮助你的宝宝茁壮成长,让宝宝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