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宝宝学步,这些要点要牢记
- 经验分享
- 25天前
- 27热度
在天气温暖、阳光充裕的夏日,可爱的宝宝们纷纷开启户外运动模式。走在户外,常常能看到1岁多正在学走路的孩子,有的总是缠着妈妈要抱抱,有的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摔个跟头,还有的走起路来活像一只小鸭子。这些现象其实都在暗示孩子的走路姿势可能存在问题,妈妈们可一定要多加留意。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孩子早期教育的李智主任指出,孩子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且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将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
八字脚:留意钙与维生素补充
宝宝的八字脚主要体现在腿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X型腿和O型腿。X型腿的宝宝走路时喜欢夹着大腿,通常不爱走长路,老是嚷着让妈妈抱。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宝宝缺乏肌肉负重锻炼,妈妈们可别太宠着孩子,要鼓励他们多进行锻炼。O型腿的宝宝走路姿势如同骑马,不过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一般情况下,宝宝自己会慢慢调整过来。这两种走路姿态通常在2岁时就能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可能是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对于O型腿严重的宝宝,甚至可能需要给双腿打上石膏来进行纠正。
跌撞不稳:警惕健康隐患
剪刀步和醉步这两种步态的共同特点是走路跌撞、不稳。其实,宝宝在学步阶段出现跌撞、摔跤的情况是比较正常的,在跌跌撞撞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逐渐学会更好地控制脚步。然而,如果宝宝到了2岁以后,走路还是频繁跌撞,那么妈妈们就要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了。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骨架结构出现问题;另一种可能是小脑疾病影响了平衡能力,也可能是脑缺氧或脑瘫等原因导致的。
跛行鸭子步:关注髋关节健康
鸭子步和跛行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步态。有的宝宝走路像小鸭子,两条腿移动缓慢。如果不小心摔倒,他们需要用手撑地、弯腰,或者用手撑住膝关节才能站起来。这种步态在宝宝一开始学步时就比较明显,一种原因可能是宝宝还是平足,在走路过程中需要慢慢练习,不妨让宝宝蹬小轱辘童车,一般到5岁前脚底就会自然出现弧度;另一种原因可能是两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这种情况需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诊。走路跛行的宝宝大多曾得过小儿麻痹症,如果宝宝一开始走路就是这样,那可能是单侧髋关节脱位引起的。
宝宝学步的贴心注意事项
宝宝从出生到学会走路要经历多个阶段,妈妈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就能抬头、抬腿,可以坐起来了;5个月时开始有力量,会翻身了;6个月基本就能爬行了;爬行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到10 - 11个月时宝宝会慢慢站起来学走路;1岁到1岁半宝宝就能独立行走;2岁前后,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完全,走、跑等动作就都没有问题了。
1.宝宝走路的时候,妈妈们不要喂他们吃东西,以防食物噎着宝宝或者戳到嗓子。
2.宝宝走路的地面一定要平整,不能有坡度,也不能太滑,否则宝宝很容易摔倒受伤。
3.宝宝在家里学步时,不要让他们在摆满各种尖角家具的房间里走,以免磕碰到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