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该怎么应对?平时要注意些什么?

手足口病现在好像越来越常见了,很多家长一听到就有点紧张。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照顾孩子也更细致了,但有时候“保护得太好”反而让孩子的免疫力得不到锻炼,病毒一来就容易中招。那么,手足口病到底有哪些症状?该怎么应对?平时又要注意些什么?今天就来简单聊一聊。

怎么判断是不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早期有点像感冒,孩子可能会发烧、不想吃饭、喊嗓子疼或者嘴巴痛。仔细看一下孩子的口腔,如果发现舌头、脸颊内侧或者牙龈位置有小红点、疱疹甚至小溃疡,那就要多留意了。

除了嘴巴,手上、脚上、屁股甚至膝盖和手肘周围也可能出现皮疹。这些疹子一开始是小红点,慢慢会变成小水疱,周围有一圈红晕。好在这些疹子通常不痒不痛,消退后也不会留疤。

万一中招,该怎么处理?

如果孩子症状较轻,没有发烧,精神也还不错,一般可以在家护理。医生常会开一些抗病毒药物,请一定按时服用。同时要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避免吃辛辣、油炸或者太凉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疱疹。

如果孩子发烧,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比如温水擦身或使用退烧贴。如果体温较高或持续不退,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乱用药。

口腔内的疱疹可以用一些促进愈合的药液(如康复新液)涂抹,帮助舒缓疼痛、加速恢复。

日常预防很重要!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所以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比如商场、游乐场等高峰期。

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好卫生习惯:全家人都要勤洗手,尤其是外出回家后、吃饭前。孩子的玩具、餐具要定期清洗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如果幼儿园或小区里已经有孩子感染,更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尽量早隔离、早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大多数孩子症状都比较轻,只要及时处理、好好护理,一般一周左右就能恢复。咱们做家长的不用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平时注意卫生、增强孩子免疫力是关键。一旦发现孩子情况比较严重,或者高烧不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听专业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