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腺样体肥大怎么办?有什么治疗方法?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睡觉开始打呼、张嘴呼吸,去医院一查,才知道是“腺样体肥大”。这到底是什么问题?严不严重?又该怎么处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腺样体肥大的常见原因和应对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健康。

一、为什么孩子容易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属于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在孩子3-8岁时最为活跃。正常情况下,它帮助孩子抵抗病原体,但如果反复受到刺激,就会病理性增生,导致堵塞呼吸道,引发一系列问题。

常见原因包括:

反复感染与炎症刺激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腺样体炎等如未彻底治愈,反复发作会持续刺激腺样体,导致其逐渐增生肥大。

过敏体质与环境因素

不少孩子属于过敏体质,对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长期过敏反应会使腺样体组织充血肥大。空污、二手烟等也会加重刺激。

鼻部疾病牵连

如孩子本身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鼻腔分泌物倒流至鼻咽,反复刺激腺样体,久而久之也会引起增生。

抵抗力下降

营养不良、疲劳、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反复感染,从而增加腺样体肥大的风险。

二、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腺样体肥大?

除了医院的专业检查(如鼻内镜、X光片),家长平时可以留意这些表现:

长期鼻塞,睡觉张口呼吸,打呼噜声明显;

夜间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即突然没声音几秒后又大喘气;

白天精神不集中,容易疲倦,记忆力下降;

反复中耳炎或听力下降;

出现“腺样体面容”:上门牙突出、嘴唇变厚、面部表情僵硬等。

一旦有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明确肥大的程度以及对身体的影响。

三、治疗方法:不一定都要手术!

很多家长一听“肥大”就想到开刀,其实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手术。治疗需根据堵塞程度、症状严重性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

1. 药物治疗(轻-中度)

如果腺样体肥大尚未严重影响呼吸,医生常会建议先尝试药物控制,例如:

鼻用皮质类固醇喷雾,减轻局部炎症;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适合合并过敏的孩子;

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短期使用抗生素。

2. 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体质较弱、易感冒的孩子,医生有时会建议配合免疫调节剂,同时家长要注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减少感染机会。

3. 手术治疗(中-重度)

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

明显睡眠呼吸暂停、缺氧;

已出现颌面发育异常或听力下降;

反复发作的中耳炎、鼻窦炎;

保守治疗超过3-6个月仍无效。

目前主流手术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微创、出血少、恢复较快。多数孩子术后呼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四、术后护理很重要!

如果做了手术,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做好恢复:

术后4小时可少量喝凉或温水帮助止血;

6小时后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过热、硬质食物;

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

定期复查,配合医生评估恢复情况。

五、日常预防建议

积极治疗过敏和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

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减少过敏原;

增强孩子体质,营养均衡,多户外活动;

天气变化时注意防护,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腺样体肥大很常见,但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及早发现、规范评估,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或手术。平时注意增强孩子抵抗力,减少刺激因素,很多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通常10岁后腺样体会逐渐萎缩),症状也会自然缓解。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呼吸顺畅,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