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首日:忙碌又关键的八件事
- 健康医疗
- 1天前
- 6热度
很多人羡慕婴儿,觉得他们吃了睡、睡了吃,轻松自在。但其实,孩子最轻松的时光或许是在妈妈肚子里,不用自己呼吸、吃饭,一切都有妈妈“代劳”。可一旦出生,新生儿在第一天就忙得不可开交,有八件至关重要的事,一件都不能少。
第一件:开启自主呼吸。咱们看影视剧时,要是孩子出生不哭,医生和护士就会紧张起来。他们会用仪器吸孩子嘴里的液体,清理鼻孔,甚至拍屁股、脚底,想尽办法让孩子哭。因为孩子的哭声可不简单,它代表着能自主呼吸啦。当孩子吸入空气,大量空气进入干瘪的肺泡,撑开肺泡后,气流快速通过声带,声带振动发出声音,这就是哭声。孩子哭得大声,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胸部压力,改变血液流向,让循环更健康。而且用力哭会让孩子饿得快,吸吮更有力,能吃进更多东西。
第二件:参加“人生首考”——阿氏评分。孩子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医生和护士会进行测评,观察心率、呼吸、肌张力、反射和皮肤颜色这五项体征。每项体征满分2分,5项加起来不到8分,孩子可能就有问题,要送到新生儿科;超过8分,说明“考试”合格,不用送去。
第三件:简单清理。刚出生时,孩子身上有羊水和妈妈体内的血水,脏兮兮的,得稍微清理一下。不过一般不用彻底洗干净,稍微擦拭后立马包起来,防止水分流失过多、体温下降。
第四件:做好保温工作。我家孩子刚出生就被送进保温箱保温两小时。这是因为孩子出生时体温调节中枢没成熟,皮下脂肪薄,散热快,容易低体温。所以有的孩子会进保温箱,有的会包得严实些,就算是大热天,医生和护士也会定时给孩子量体温。
第五件:喝上第一口奶。孩子小时候喝母乳是天生的反射,看到妈妈乳头或手指放进嘴里,就会用力吸吮。出生后一个小时是吸吮反射敏感期,这时喂奶,孩子能用力吸吮妈妈乳汁,哪怕只有一两口。而且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和生长因子,对孩子胃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促进妈妈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都有好处。产后及时喂奶,对妈妈和孩子都好。
第六件:检查外观。虽然在妈妈肚子里做过B超,但隔着肚皮和羊水,看不太清楚。出生后,医生和护士会仔细检查孩子有没有耳朵畸形、手指畸形等问题。
第七件:排便排尿。孩子出生后24小时会排出墨绿色胎便,这是妈妈肚子里就有的粪便,没臭味。能排便说明孩子没有肠道畸形。出生第1天还会拉尿,要是没拉,得警惕是不是脱水或有肾功能异常。
第八件:接种疫苗。出生24小时内,孩子要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接种后手臂会有红印、留疤,说明产生免疫力;乙肝疫苗能更好更快地防止孩子生病。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就像在完成一场紧张又重要的“任务”,这八件事每一件都关乎孩子的健康和未来。新手爸妈们,你们了解了吗?可一定要重视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