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三大时期症状,家长必知!

家有宝宝的爸妈们,都知道要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可还有一种儿科疾病——小儿麻痹症,也得放在心上。小儿麻痹症,医学上叫脊髓灰质炎,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搞的鬼,这病毒可坏啦,是急性传染病,还专门喜欢攻击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伤害运动神经元,对孩子的健康危害特别大。这种病在一岁到六岁的孩子里最容易发生,症状也是五花八门。那小儿麻痹症有啥前兆呢?咱们一起来瞧瞧它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的症状

小儿麻痹症有八到十二天的潜伏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能没啥明显不舒服,但病毒已经在悄悄搞破坏啦。临床上,这病有好几种类型,像隐性感染、无瘫痪型、瘫痪型。在潜伏期快结束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前驱症状。比如突然发热,身上出汗变多,吃饭也没了胃口,还变得烦躁不安。有的孩子还会恶心、呕吐,脑袋疼,大便不通畅,肚子也疼,甚至会得鼻炎。这些症状一般会持续一天到四天,这时候家长就得提高警惕啦。

瘫痪前期要留意

前驱期要是没控制住,就可能发展到瘫痪前期。这时候孩子的症状会更明显,会发高烧,脑袋疼得厉害,四肢也疼,还是不停地出汗,皮肤红红的。孩子会变得特别烦躁,不让大人抱。医生检查的时候,还能发现孩子有三角架征、头下垂征这些体征。要是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可别拖着,赶紧带孩子去医院。

瘫痪期的症状

瘫痪期和瘫痪前期有时候分得不是特别清楚。一般来说,孩子发病后的两天到七天,就会出现瘫痪症状。这时候孩子会感觉某些肌群没力气,而且是弛缓性瘫痪,就是肌肉松松软软的,没有力气。要是孩子还在发热,瘫痪症状会越来越严重,等烧退了,瘫痪就不会再恶化啦。不过,大多数孩子不会有感觉障碍。瘫痪的类型也不少,有脊髓型、延髓型、脑型,还有混合型。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控制小儿麻痹症。治疗主要就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比如孩子发热了就退烧,疼痛了就止痛。同时,还得尽量减少孩子的恐惧,让他们能安心养病。另外,要预防骨骼畸形,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家有萌娃的爸妈们,一定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要是发现孩子有上面说的这些症状,别犹豫,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