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别急着骂,两步引导更有效
- 早期教育
- 11天前
- 27热度
前阵子我接待了一位妈妈,她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数学试卷,她五年级的儿子低着头,乖乖站在旁边。妈妈眼眶红红的,跟我说:“这孩子这次就考了62分,还模仿我的笔记签字,被老师发现后,居然还说‘我就是忘了跟你说’。我从小就教他要诚实,怎么越大越学会撒谎了呢?我现在都不敢相信他说的话了。”
这样的场景,好多家长都碰到过。孩子打碎了杯子,偏说是猫碰的;偷偷玩了手机,死不承认碰过;作业没写,就说老师没布置。家长一着急,就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诚实”。这时候孩子呢,要么嘴硬死不认错,要么委屈得哭个不停。到最后,问题没解决,亲子之间的信任感反而越来越淡了。
研究发现,孩子撒谎可不是因为“品质坏”,而是“怕犯错后要承担的后果”。所以啊,比起打骂孩子,做好下面这两步,孩子才更愿意说真话。
先得避开一个误区,千万别用“你撒谎”给孩子贴标签,要先给孩子“说真话的安全感”。有这么个二年级的孩子,偷偷拿了家里的零钱去买玩具。妈妈发现后,没有骂他,而是蹲下来,温柔地问:“你是不是特别喜欢那个玩具呀?(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过拿家里的钱得跟妈妈说一声,咱们可以商量着用零花钱去买。(给出解决办法)”孩子一下子眼睛就红了,说:“我怕你骂我。”
其实孩子的诚实是需要“安全感托底”的。要是每次孩子说真话,换来的都是批评,那他自然就会用撒谎来逃避了。就像这位妈妈,没有揪着“撒谎”这件事不放,而是先理解孩子的需求,再教他正确的方法,孩子反而更愿意敞开心扉跟妈妈交流了。
接下来再说说关键的第二步,用“正向反馈”来强化孩子的诚实,这可比惩罚有效多了。之前有个孩子,主动跟妈妈说:“我把同学的绘本弄脏了。”妈妈没有责怪他“怎么这么不小心”,而是说:“你愿意告诉妈妈实话,特别勇敢!(肯定孩子的诚实行为)咱们一起把绘本擦干净,再跟同学道个歉好不好?(一起解决问题)”后来啊,这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愿意先跟妈妈说。因为他知道,说真话不会被骂,还能和妈妈一起把问题解决掉。
好多家长都觉得“骂得越狠,孩子越不敢撒谎”,其实恰恰相反。打骂只会让孩子觉得“说真话更可怕”,反而会想尽办法隐瞒。真正有效的引导,是让孩子知道“诚实不会被指责,还能得到帮助”。亲子间的信任,不是靠“不犯错”建立的,而是靠“犯错后一起解决”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