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水有什么症状?孕期怎么补水?

“医生,我最近总是便秘怎么办?”“产检说我羊水偏少,有什么办法改善吗?”作为产科医生,我经常听到孕妈妈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我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每天喝够水了吗?”

小杨就是这样的例子。怀孕22周的她最近总感觉疲劳,产检发现羊水偏少。仔细询问才发现,她因为怕频繁上厕所,白天几乎不怎么喝水。“我以为少喝点水就能减少去厕所的次数,没想到会影响宝宝。”了解情况后,她调整了饮水习惯,两周后复查,羊水量就恢复了正常。

像小杨这样的孕妈妈不在少数。怀孕后,我们总是格外关注吃什么、补什么,却常常忽略了一件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事——喝水。

为什么孕期要特别关注喝水?

孕期身体的基础代谢比孕前更加旺盛,血容量增加约50%,需要更多水分来支持血液循环。充足的水分摄入不仅关系到孕妈自身的健康,更直接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羊水的补充、营养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分的参与。

当身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其实是在提醒你:该补水了,甚至宝宝也在“喊口渴”呢。

 

三个缺水信号

信号一:尿量明显减少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喝水量和平时差不多,也没有大量出汗,但上厕所的次数和尿量却明显减少,这可不是小事。

这是身体发出的缺水信号。如果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代谢,还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这对孕妈和胎儿的健康都不利。

信号二:便秘

便秘是很多孕妈的难言之隐。除了孕期生理变化的原因,饮水不足往往会加重便秘症状。

如果你正被便秘困扰,除了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一定要记得多喝水。充足的水分能让纤维素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缓解便秘。

信号三:产检发现羊水偏少

羊水是宝宝的“保护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羊水量不足,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增加早产风险。

孕妈喝水太少,不仅自己会缺水,还可能直接导致羊水量减少。所以,为了宝宝,这个水一定要喝够。

孕期该怎么科学喝水?

喝多少合适?

常说的“每天8杯水”对孕妈来说是个不错的参考。按照每杯200-250毫升计算,总共大约1600-2000毫升。不过这个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季节和环境灵活调整。比如夏天出汗多,就需要适当多喝一些。

什么时候喝?

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那时候身体已经缺水了。应该养成主动、规律饮水的习惯。

建议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温水,这对缓解便秘很有帮助。之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喝点水,少量多次是最佳方式。如果担心起夜影响睡眠,睡前1-2小时可以减少饮水量,但感觉口渴时还是要喝一口润润喉咙。

喝什么最好?

简单来说,白开水是最佳选择。有的孕妈觉得白开水没味道,可以尝试加少许蜂蜜、柠檬片或百香果来调味。

尽量少喝含糖饮料,虽然口感好,但补水效果远不如白开水,经常饮用还会增加身体负担。

喝水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在孕期却有着重要意义。养成好的喝水习惯,对自己和宝宝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

美国妊娠协会 - 孕期营养与水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