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产检攻略:分阶段、查什么、为什么查,一篇读懂

孕检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方式,根据不同孕周胎儿发育特点和母体变化,科学安排检查项目与时间,能有效监测孕期状态、预防潜在风险。一般可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三大阶段,每阶段各有检查重点。

一、孕早期(0-12周):确认妊娠,排除风险

  • 孕40-50天:首次B超检查,主要确认是否为宫内妊娠、孕囊位置及数量,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

  • 孕9-10周:通过B超检测胎心,确认胚胎是否存活、发育是否正常。

  • 孕12周左右:完成建档立册,进行常规体重、血压检测及NT检查(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测量),初步筛查胎儿结构异常和染色体风险。

此阶段是胚胎器官分化关键期,尽早建档和系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制定科学孕育计划。

二、孕中期(13-27周):系统筛查,防控慢病

  • 孕16-17周:进行唐氏筛查,通过抽血初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等遗传病风险。如结果异常,需进一步做无创DNA或羊水穿刺。

  • 孕21-22周:完成第一次系统超声(俗称“大排畸”),对胎儿头颅、脊柱、心脏、四肢等器官进行系统排查,显著降低结构畸形漏诊率。

  • 孕24-25周:开展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同期常安排胎儿心脏彩超,重点评估心脏发育。

  • 孕28-29周:进行第二次系统B超,跟踪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确认羊水量、胎盘位置及胎儿体位。

孕中期胎儿发育进入稳定期,是进行系统结构筛查和母体代谢疾病防控的关键窗口。

三、孕晚期(28周-分娩):评估发育,备战分娩

  • 孕31周左右:B超评估胎儿大小、胎位、羊水容量等,初步判断胎儿生长趋势及分娩条件。

  • 孕31-37周:每2-3周进行一次产检,监测血压、体重、尿常规、胎心监护等,重点关注胎位是否转为头位、有无入盆迹象及胎儿宫内状态。

  • 孕37周后:进入足月阶段,需每周产检。除常规项目外,加强胎心监护与宫颈条件评估,为分娩方式及时机提供依据。

孕晚期胎儿迅速增重、母体负担加重,密切监测有助于预防早产、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等并发症,保障顺利分娩。

总结

科学产检是健康孕产的基石。从早期排除宫外孕、中期大排畸与糖筛,到晚期的胎位胎心监护,每一步都关乎母子安全。准妈妈们应遵医嘱定时检查、做好记录,同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