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前揉脸揪耳朵是怎么回事?如何让宝宝自主入睡?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躺在床上翻来翻去,不停地揉脸、哼哼唧唧,还喜欢揪耳朵、抓头发。这时候你可能会担心:宝宝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睡不好会不会影响发育?

其实,这些看似奇怪的小动作,很可能不是宝宝在闹觉或生病,而是他正在学习自我安抚,是迈向自主入睡的重要信号。

宝宝的“怪异”行为,其实是自我安抚的方式

揉脸、搓鼻子、揪耳朵

当你看到宝宝不停地揉脸,先别急着认为是皮肤痒或长湿疹。很多时候,这是宝宝在困倦时进行自我安抚的方式。这些触觉刺激能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放松神经,类似于有些成人睡前喜欢整理枕头或被子。

抓头发、摸被角

宝宝喜欢抓头发或触摸被角,这是一种典型的过渡性依恋行为。通过这些熟悉的触感,宝宝能获得安全感。只要不是用力过猛伤害到自己,可以允许宝宝继续这些动作,这能帮助他学习独立面对入睡时的轻微焦虑。

 

发出哼唧声、身体扭动

宝宝在睡眠中发出声音或轻微扭动,通常是在调整自己的状态。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阶段,在交替时,宝宝的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这些表现是他正在练习自己接觉,并不是需要立即安抚的信号。

变换睡姿

宝宝睡觉时翻来覆去、趴睡或蜷缩,都是在寻找最舒适的姿势。只要睡眠环境安全,这些动作说明宝宝在主动调节,而不是完全依赖外界的安抚。

如何正确让宝宝自主入睡

很多父母一见宝宝有动静就立即拍哄、抱起或喂奶,生怕宝宝睡不着。然而,这种即时响应可能会打断宝宝自我安抚的过程。

真正的自主入睡能力,是指宝宝在感到困倦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平静下来,完成入睡过程。如果我们总是立即介入,宝宝就失去了练习的机会。

当发现宝宝出现自我安抚的行为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等待观察30秒,看看宝宝是否能自己平静下来;

保持睡眠环境稳定,包括适宜的室温、昏暗的光线;

用轻柔的声音安抚,比如轻声说“宝宝困了,妈妈在这里”;

可以轻抚宝宝的后背或胸口,但不要立即抱起。

培养自主入睡的黄金期

6个月到2岁是培养宝宝自主入睡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宝宝大脑发育迅速,学习能力很强。培养良好的自主入睡能力不仅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还能促进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帮助建立安全感。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有些宝宝几天就能适应,有些则需要几周时间。保持耐心和一致的养育方式,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睡眠问题持续影响宝宝的日间活动和情绪;

出现异常的呼吸声或睡眠姿势;

生长发育明显落后。

宝宝的这些睡前小动作,不是问题行为,而是他正在努力成长的表现。我们不需要成为睡眠训练专家,只需要为宝宝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给予适当的空间和信任。这样,宝宝就能逐渐学会在夜晚自己平静入睡,这种能力将让他终身受益。

参考资料

权威出处:美国儿科学会《婴幼儿睡眠指南》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

数据来源: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
http://www.cmachildren.org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婴幼儿发育标准》
https://www.wh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