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关节扭伤拉伤的正确处理指南
- 健康医疗
- 28天前
- 45热度
宝宝活泼好动,难免在跑跳玩耍时发生关节扭伤。当孩子突然喊疼、关节肿胀或不敢活动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和处理方式至关重要。错误的急救方法可能加重损伤,而科学的应急处理能有效缓解疼痛、加速恢复。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儿关节扭伤的黄金急救法则,帮助您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判断扭伤程度
关节扭伤后,受伤部位运动功能会改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疼痛。扭伤处会有胀痛、热痛或撕裂样剧痛,轻压局部肌肉,疼痛感明显,活动时疼痛更甚。比如崴脚后,每走一步都可能刺痛难忍。
二是肿胀。关节扭伤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而肌肉拉伤肿胀通常不明显。例如手腕扭伤,可能很快就会肿得像个小馒头。
三是瘀血。扭伤部位会出现青紫或红紫的瘀血,且常环绕在受伤关节周围。像脚踝扭伤,脚面可能出现大片的瘀斑。
四是运动障碍。伤侧下肢会因疼痛无法触地行走;腰部扭伤的人,很难完成扭转动作。
紧急救治五步骤
关节扭伤后,受伤部位会产生炎性反应,正确处理能让受伤组织自行修复,恢复运动功能。牢记以下五大急救步骤:
一是停止运动。扭伤后要马上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同时松开扭伤部位的衣物或鞋带,避免压迫加重伤势。
二是紧急固定。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若没有夹板,也可用布条、绷带包裹固定,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三是先冷敷。用冰水或冰袋冷敷伤处,每次持续15 - 20分钟,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间隔3 - 5次进行冷敷,这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
四是后热敷或喷药。受伤24小时后,可喷洒具有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气雾剂,或者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五是抬高肢体。睡觉时坚持抬高受伤肢体一周左右,能减少渗出与出血,有效缓解肿胀等症状。
特别注意事项
在受伤痊愈前,切勿继续运动,也不要用力按摩、搓揉受伤部位,否则会加重损伤,引发陈旧性伤害,导致关节扭伤反复发作。
同时,一定要遵循“先冷后热”的原则。受伤24小时内冷敷,可减缓炎性渗出,控制肿胀;24小时后热敷,能加速血液循环。若顺序颠倒,会加剧炎性渗出,使肿胀更严重,伤处恢复也会变慢。掌握这些关节扭伤拉伤的处理方法,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关节扭伤虽常见,但科学处理不可忽视。记住'休息、冰敷、加压、抬高'的RICE原则,避免揉搓和热敷等常见误区。若肿胀疼痛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通过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后续护理,能帮助孩子更快恢复活力。收藏这份指南,让您面对突发扭伤时不再手忙脚乱,为孩子撑起安全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