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说话结巴了?这份应对指南请收好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时候说话那叫一个伶牙俐齿,可眼瞅着快到上学的年纪了,却突然变得结结巴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口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说话流畅性障碍,在 2 - 6 岁的儿童群体中发生率相对较高。当孩子进入学说话阶段,大约有 5%的孩子都会经历一段说话结巴的时期。不过家长们不必过度担忧,这通常只需数月时间就能自然消失。

即便如此,孩子出现口吃问题后,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探寻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治疗”。孩子说话结巴,模仿往往是主要原因。一方面,周围人或者影视剧中出现的口吃现象,会强烈吸引正处于学语期儿童的好奇心。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会不自觉地进行下意识模仿和学习。另一方面,儿童时期语言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当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却无法迅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词汇,于是就会出现重复、拖长某个字音的情况。

那么,当孩子出现口吃时,家长该怎么做呢?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孩子说话时,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加重口吃症状,所以家长要尽量减轻或消除孩子的这些不良情绪,让他们能够轻松自在地表达。其次,要避免让孩子在学说话期间接触有口吃情节的影视剧。这些情节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引发模仿行为。此外,对于孩子与周围朋友的接触,家长也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孩子有模仿口吃的迹象,要及时进行纠正。有专家调查发现,90%以上的成年口吃患者,其口吃问题都源于童年时期对周围口吃者的模仿。

当然,一般的说话结巴通常问题不大,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不减,发展到说一个字要花上半分钟,甚至还伴有胸闷、气短、嘴唇抽动等不适症状,那就不再是简单的言语不流畅问题了。此时,家长最好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孩子的语言发展之路充满未知,家长要用心守护,别让幼儿“学会”口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流畅、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