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宝宝需警惕:这些表现可能是智力发育的早期信号
- 健康医疗
- 29天前
- 25热度
有些孩子出生后,表现得极为“乖巧”,几乎从不哭闹,每日吃吃睡睡,极少给家长添麻烦。遇到这样的宝宝,先别急着庆幸自己养了个省心的娃,因为这看似“乖”的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智力发育的问题。
这类孩子之所以如此“乖”,是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相对较差。然而,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由于误解,孩子的智力问题没能被及时发现,也错过了早期训练的黄金时期。不少孩子直到上学后出现学习困难,家长才惊觉孩子智力发育迟滞。可随着年龄增长,再想通过训练提高孩子智力,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早期观察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至关重要。
婴幼儿智力障碍在行为上有着诸多表现,家长们需细心留意:
正常婴儿在2 - 3个月时就会露出微笑,若孩子很晚才出现微笑,需引起注意。视觉功能发育不良也是重要信号,比如不注意注视周围的人和事物,眼神不会跟随亮光或物体移动。对声音或声响缺乏反应,同样可能是智力发育异常的迹象。
在进食方面,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时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学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撞,到2 - 3岁还有这种现象,也可能暗示着智力发育迟缓。
正常孩子3 - 4个月时,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而智力低下的孩子6个月后仍持续有此行为。正常孩子6 - 12个月后,会逐渐减少用嘴探索世界,当手的动作熟练后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用嘴的动作会持续到很晚,甚至2 - 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正常孩子15 - 16个月后就不再乱丢东西,而发育迟缓的孩子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正常孩子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孩子则会持续更久。清醒时,智力低下的孩子会有磨牙动作,正常孩子则没有。
智力低下的孩子啼哭也有特点,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才会哭,哭时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有时又哭声无力,而正常孩子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此外,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以及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都是智力低下儿童的重要特征。
除了观察上述行为,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测查其智力发展水平。家长应经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同龄孩子比较,不要盲目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也不要寄希望于孩子长大后自然变聪明。发现问题后,切勿讳疾忌医,以免耽误孩子最佳训练时间,造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