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宝宝整齐小牙,避开六大“隐形杀手”

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可一张嘴,参差不齐的牙齿却大煞风景。是什么让原本该整整齐齐的小牙齿“变了模样”?了解影响宝宝牙齿发育的因素,我们就能提前预防,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影响宝宝健康牙齿的六大因素。

因素一:孕期妈妈的牙齿隐患

准妈妈在孕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状况,对胎儿牙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若孕期营养不良,缺乏胎儿生长发育必需的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C、D等,胎儿可能发育不良或出现异常。妊娠期间,母亲若受外伤或遭受大剂量放射线辐射,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而且,胎儿器官发育贯穿整个孕期,身体发育异常可能体现在牙齿上,造成先天口腔缺陷。此外,妊娠初期患风疹、中毒、内分泌功能失调或其他传染病,会影响胎儿骨的钙化程度、牙齿萌出、乳牙根吸收,甚至导致牙齿发育不全或畸形。

因素二:疾病对牙齿的“攻击”

宝宝身体健康是颅面部骨骼和牙齿正常发育的基础。许多疾病在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波及颅面部及全身生长发育。比如,儿童时期常见的伴有高热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像麻疹、水痘、猩红热等,会损害形成牙齿的组织,影响未来牙齿形态。消化不良、胃肠炎、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等慢性长期消耗性疾病,会严重破坏机体营养状况,妨碍上下颌骨生长发育,造成牙骨错合畸形,如上颌前突、下颌前突等。佝偻病则因婴幼儿阳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缺乏,使食物中钙磷摄入失衡,钙质无法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分,导致骨骼变形。

因素三:宝宝用嘴呼吸的危害

正常的鼻呼吸功能对颌面部正常发育至关重要。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等疾病,会使鼻腔部分或全部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进而引起颌面部发育畸形,表现为上颌弓狭窄、前牙拥挤或前突、下颌前突等。如果发现宝宝无论平时还是睡觉时都用嘴巴呼吸,一定要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

因素四:孩子饮食锻炼不足

孩子吃的食物过于细软,咀嚼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牙颌系统发育就会缺少正常生理性刺激,导致牙弓发育不良、牙齿拥挤错合畸形。因此,儿童食物除高蛋白、高维生素外,还应富含纤维、具有一定粗糙性和耐嚼性。让孩子吃有硬度的食品,增强咀嚼功能,促进牙齿正常发育,降低龋齿或牙周疾病患病率。同时,要避免食用高度精致、柔软粘滞的食物。

因素五:宝宝吮吸姿势不当

吮吸是婴儿的本能活动。母乳喂养能给下颌适当功能性刺激,使其调至正常位置。但人工喂养时,若宝宝吃奶姿势不正确,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合月龄,可能导致婴儿下颌前伸不足或过度,造成下颌后缩或前突畸形。

因素六:坏习惯引发的牙齿问题

五六岁孩子若还有吮拇指习惯,可能阻碍前牙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合。

换牙期儿童常用舌尖舔松动乳牙或初萌恒牙,会形成吐舌或伸舌习惯,导致局部开合、牙齿有缝隙。

6岁后咬上唇会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前突;咬下唇会导致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等。

长乳牙后期,孩子一侧牙齿咀嚼功能受损,常用另一侧吃饭,会造成颜面部左右发育不对称,不常吃饭一侧易患龋病和牙周病。

孩子常啃手指甲、咬衣角等,因咬物固定在某一部位,会形成局部小开合畸形。

儿童睡眠时用肘或拳头枕脸、用手托腮部,会影响颌面部正常发育和面部对称性。

爱心提醒:很多父母认为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会换掉,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恒牙在乳牙下方发育萌出,若乳牙龋齿严重,影响乳牙牙根根尖部位,很可能影响恒牙发育,导致牙齿形态畸形。所以,从乳牙开始就要好好呵护宝宝的小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