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哄哭得越厉害?背后的原因你知道吗
- 早期教育
- 4天前
- 22热度
周末去商场的儿童乐园,那叫一个热闹,好多小朋友都在欢快地玩耍。突然,“砰”的一声气球爆炸声,把我们都吓了一跳,紧接着就是一个孩子又大又委屈的哭声。
循声望去,一个看起来三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攥着气球杆,正伤心地大哭。男孩妈妈想把他抱起来,可他用力反抗,站在原地哭个不停。爸爸在一旁不停地念叨:“别哭了,别哭了,再给你买个新气球还不行吗?”可这安慰根本没用,孩子还是哭。妈妈又轻轻拉起他的手,轻声哄着,孩子依旧哭得稀里哗啦。
爸爸气得直跺脚:“都是你惯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哭起来就没完,就不该管他!”说完气呼呼地先走了。最后,妈妈无奈地把男孩抱起来,孩子一路走一路哭。
其实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一哭,越哄反而哭得越厉害,这到底是为啥呢?
很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哭,第一反应就是制止。可哭只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就像洪水来了,得先打开闸门让它流出去,才能解决问题。对孩子来说,哭是他们释放负面情绪的常用方式。要是家长一味制止,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越积越多,更不利于疏导。就像小男孩,气球爆炸失去心爱的玩具,他心里多难过啊,可家长只想着让他别哭,却没理解他的伤心。
两三岁的孩子进入第一个独立阶段,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意志控制事情。当家长提出建议或指令时,孩子会出于坚持自我而反抗。这时候,哭闹里就带着叛逆因素。这不是孩子故意气家长,而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在感受自身能力,学会贯彻自己的意志。
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哭特别敏感,一哭就赶紧哄,想快点让孩子安静下来。这种过度关心,会让孩子觉得哭泣能换来家长更多的关注。几次之后,孩子就发现了哭泣和家长关注之间的联系,就会通过哭来寻求关注。
另外,幼儿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调节功能不完善。受到外界刺激时,情绪就容易爆发,而且难以控制。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发育和语言能力提升,情绪冲动性会逐渐减少,自我调节能力也会增强,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西格尔说,家长要洞察孩子的情绪感受。可很多家长往往做不到,只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却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精神世界。孩子正是通过学习父母洞察自己精神世界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
所以啊,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先别急着制止,要允许孩子发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帮他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