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早产别担心,护理指南来啦

早产儿不是“脆弱宝宝”,只是需要“精准照顾”

很多家长一听到“早产”就慌了神,总觉得“宝宝比别人差一截”。儿科新生儿科王医生特别强调:“早产儿的发育潜力远超想象,只要抓住出生后前6个月的‘追赶生长期’,科学护理,90%以上的早产儿都能追赶上足月儿的发育水平。”

先分清“早产”的不同情况,不用盲目焦虑:

- 近足月儿(34-37周出生):体重大多在5斤以上,器官发育基本成熟,除了可能吸吮稍弱,回家后护理和足月儿差别不大;

- 中度早产儿(32-34周出生):体重3-5斤,可能需要在医院观察1-2周,重点锻炼吸吮和呼吸能力,出院后要特别注意体温和喂养;

- 极早早产儿(<32周出生):需要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待更久,但只要闯过感染、呼吸等难关,回家后做好细致护理,依然能健康成长。

早产宝宝的营养管理

母乳喂养建议

早产母乳的营养成分不同于足月母乳,更能满足早产宝宝的特殊需求。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的宝宝,医生可能会建议添加母乳强化剂以确保营养充足。

配方奶选择

当母乳不足时,可选择早产儿专用配方奶。这种配方奶含有更高比例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更适合早产宝宝的生长需求。

营养补充要点

铁剂补充:早产宝宝铁储备不足,生后2周开始补充,预防贫血。

维生素D:每天补充800-1000IU,促进钙吸收,3个月后改为每天400IU。

其他维生素:按医生建议适当补充维生素A、E等。

辅食添加时机

早产宝宝添加辅食应按照矫正月龄(从预产期开始计算的月龄)来安排。一般在矫正月龄4-6个月开始添加,具体要看宝宝能否独坐、对食物是否表现出兴趣等信号。

这些“异常信号”,必须立刻就医

- 呼吸问题: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60次)、鼻翼扇动、嘴唇发紫、呼吸时胸部凹陷,可能是肺部感染;

- 喂养问题:连续3次喂奶都吐、拒绝吃奶、吃奶时脸色发白,可能是消化或心脏问题;

- 体温异常: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都是危险信号;

- 精神状态:一直睡、叫不醒,或者哭闹不止、很难安抚,也要及时看医生。

早产宝宝提前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勇气的小战士;而愿意为他熬夜、学习护理知识、细心守护的你,也是了不起的英雄。别因为“早产”就否定宝宝的潜力,也别因为偶尔的手忙脚乱就自责。只要温度适宜、喂养规律、做好防护,再加上足够的耐心和爱,这个早到的小天使,一定会在你的守护下,慢慢追上成长的脚步,健康快乐地长大。

资料来源参考:

医药卫生网

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