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添加如何科学使用油和盐?需要注意什么?
- 健康知识
- 2天前
- 22热度
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很多新手爸妈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这时候,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辅食没味道,宝宝不爱吃怎么办?”“要不要像我们大人吃饭一样加油加盐呢?”针对这些疑问,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谭霞给出了专业建议:婴幼儿的味蕾非常敏感,保持食物原味反而更能培养他们对天然食材的喜好。
宝宝辅食为什么要控制油盐?
给宝宝添加油盐,掌握好“少量”和“适时”这两个原则非常重要。谭医生指出,7至24个月大的婴幼儿,他们的辅食应该保持清淡,尽量少加糖和盐,油脂要适量添加,这样才能保持食物的天然味道。
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宝宝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过多的钠会加重身体负担。而且,天然食物中本身就已经含有足够的钠,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的需求。
宝宝辅食用油有讲究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选择合适的油很重要。建议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特别是含有α-亚麻酸的油品。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它能在体内转化为对大脑发育很重要的DHA。
具体来说,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牛油果油都是富含α-亚麻酸的好选择。橄榄油和茶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不错的选项。可以几种油交替使用,这样能保证脂肪酸的均衡摄入。
这里有个小技巧:建议在辅食制作完成,出锅稍稍冷却后再滴入油,这样可以避免高温破坏营养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给宝宝吃猪油、黄油、牛油、棕榈油这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身体负担,不适合宝宝食用。更要避免给宝宝吃含有人造黄油、起酥油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

宝宝辅食谨慎使用盐
关于盐的使用,更需要家长们格外留意:
1岁以内的宝宝:完全不需要额外添加盐,这包括酱油、儿童酱油等咸味调味品。宝宝从母乳、配方奶、肉类和蔬菜中获得的钠已经足够满足身体需求。
1岁以后的宝宝:能不加盐尽量不加。如果确实需要添加,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每天不超过1.5克。选择普通的加碘盐就可以了,除非医生特别建议使用低碘或无碘盐。
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隐形盐”。比如酱油、蚝油、味精、鸡精、番茄酱、沙拉酱这些调味料;面包、饼干、海苔片、肉松这些零食;火腿、香肠、咸鱼、咸蛋、豆腐乳这些加工食品;甚至某些奶酪、挂面、早餐麦片也都含有不少盐分。
如果给宝宝吃了这些含“隐形盐”的食物,当天的辅食就切记不要再加盐了。
观察宝宝反应很重要
谭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在给宝宝添加油盐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主要包括消化情况,比如有没有出现腹泻、便秘;还有接受程度,看看宝宝是否喜欢吃。
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不适或者不接受的情况,要及时调整用量或者暂停添加。油脂的添加要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慢慢来。盐则是能晚加就晚加,能少加就少加。

养成看食品成分表的好习惯
在购买包装食品时,比如面条、饼干、奶酪等,家长要养成查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钠”的含量,尽量选择低钠的产品。
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有食物过敏史,或者患有特殊疾病(比如肾脏问题),在添加油盐和制定辅食计划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儿科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专业意见。
实用小贴士
在实际操作中,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完全不需要添加任何油和盐,让宝宝先适应食物本身的味道。
添加油脂时,可以从每天1-2克开始,慢慢增加到适合的量。
如果担心宝宝不爱吃,可以尝试用天然食材来调味,比如用番茄、南瓜、玉米这些自带甜味的食材,或者用香菇、海带这些自带鲜味的食材。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耐心,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慢慢摸索适合自己宝宝的方法。
记住,培养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要从添加辅食开始。保持食物原味,适量添加合适的油脂,严格控制盐的摄入,这样才能让宝宝吃得健康,也为他们未来的饮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谭霞专业指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