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童饮食:避开这八个常见误区
- 健康知识
- 3天前
- 22热度
冬天来了,孩子的饮食健康成了家长们最操心的事。不过,在给孩子准备饭菜时,不少家长会无意中陷入一些喂养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细数这些常见问题,帮大家科学安排孩子的冬季饮食。
冬季儿童饮食八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多吃肉才健康
很多家长觉得天冷了,就该多给孩子吃肉补充能量。肉类确实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提供必要的营养。但过量吃肉会带来不少问题。
肉类脂肪含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导致孩子发胖。肥胖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增加未来患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孩子的消化系统还没发育完善,吃过多的肉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积食和便秘。长期这样,还可能让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导致营养不均衡。
建议每餐给孩子准备50-100克瘦肉,比如鸡肉、牛肉或猪肉。同时要搭配足够的蔬菜、水果和主食。可以试试胡萝卜炖牛肉、番茄鸡肉丸子汤这样的搭配,既美味又营养全面。

误区二:胖点更抗寒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冬天胖一点,靠脂肪就能抵御寒冷。于是经常给孩子吃高热量食物。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孩子的抗寒能力不只是靠脂肪多少决定的。过度肥胖会给骨骼发育带来压力,影响骨骼健康。肥胖还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正常发育。而且,胖孩子在学校可能会被取笑,心理压力也不小。
正确的方法是保证均衡饮食,配合适当运动。每天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碳水、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天气好时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步、慢跑、跳绳,这些都能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
误区三:骨头汤补钙
冬天很多家长爱给孩子熬骨头汤,觉得能补钙。但真相是,骨头里的钙很难溶解到汤里。就算熬再久,汤里的钙含量也很少。反而汤里脂肪很多,孩子喝多了容易发胖。
想要补钙,可以给孩子喝牛奶、酸奶,吃奶酪。豆制品和绿叶蔬菜也是很好的钙来源。比如每天喝300-500毫升牛奶,或者做菠菜豆腐汤。如果确实需要补钙,最好先咨询医生。
误区四:水果加热营养不变
天冷了,有些家长怕孩子吃凉水果伤肠胃,就把水果加热了吃。但加热会破坏水果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
如果孩子肠胃不错,可以吃常温水果。觉得太凉的话,可以把水果在室温放一会儿,或者用温水泡一下。肠胃比较弱的孩子可以适当加热,也可以喝不过滤果渣的鲜榨果汁,但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

误区五:零食当饭吃
冬天孩子户外活动少,在家时间多,吃零食的机会就多了。有些家长不太控制孩子吃零食,甚至允许用零食代替正餐。但大多数零食营养单一,含糖、盐、脂肪都偏高。
长期把零食当主食,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而且零食吃多了,到正餐时就不饿了,打乱了正常的饮食规律。
建议家长选择健康的零食,比如坚果、水果干、酸奶等。要控制零食的量,培养孩子按时吃饭的习惯,不要用零食代替正餐。
误区六:喝热饮能迅速暖身
孩子从外面回来,家长总爱让孩子喝杯热饮暖暖身子。但其实喝太烫的饮料会损伤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可能引起炎症。喝得太急太快还可能导致头晕、乏力。
最好让孩子小口慢饮温热的饮品,比如温水、热牛奶或热豆浆。这样既能慢慢提升体温,又不会伤害身体。

误区七:吃火锅能增强免疫力
冬天大家都爱吃火锅,家长觉得吃火锅能补充营养。但火锅底料通常油脂多、盐分高,有的还很辣。孩子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肠胃不适。如果食物没煮熟,还可能感染寄生虫或细菌。
如果要给孩子吃火锅,建议选清淡的锅底,比如清汤或番茄锅。食材一定要新鲜,而且要彻底煮熟。一周吃1-2次就够了,不要频繁吃。
误区八:冬季不需要吃蔬菜
冬天蔬菜种类确实少了些,但这不代表可以少吃蔬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孩子发育很重要。不吃够蔬菜,孩子可能会缺乏维生素,出现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等问题,纤维不够还容易便秘。
冬天也要保证每天吃足够的蔬菜,可以选择当季的白菜、萝卜、菠菜等。用清炒、炖汤、凉拌等不同做法,让孩子愿意吃蔬菜。
希望这些提醒能帮助家长们避开冬季喂养的误区。科学合理的饮食,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营养建议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营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