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突发肠套叠怎么办?
- 健康知识
- 7天前
- 34热度
当宝宝突然出现剧烈哭闹、脸色发白、身体蜷曲,喝奶后呕吐并排出果酱样的大便时,家长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肠套叠的症状。这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道堵塞。这种情况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血液循环,需要及时处理。
此病最常见于三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4-10个月、体型较胖的宝宝。家长需要特别留意这个年龄段宝宝的异常表现。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肠套叠分为两种类型:
- 原发性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发育不完善、病毒感染、饮食变化等因素有关
- 继发性肠套叠:由肠息肉、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引发,相对少见但病情可能更严重
识别这些关键症状
宝宝发生肠套叠时,通常会出现以下典型表现:
突发性哭闹
宝宝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哭闹,双腿蜷缩到腹部,哭闹一阵后可能暂时安静,但不久后再次发作。这种间歇性的表现容易让家长误以为病情好转。
呕吐
早期呕吐物多为乳汁或食物残渣,后期可能吐出黄绿色的胆汁。
特征性大便
发病6-12小时后,宝宝可能排出暗红色黏液血便,形状和颜色类似果酱。
腹部包块
部分宝宝在右上腹部可以摸到像腊肠一样的包块,按压时孩子会因疼痛而哭闹反抗。
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家长需要立即带宝宝就医。在送医过程中要注意:
- 让宝宝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呛入气道
- 记录宝宝哭闹的间隔时间和呕吐物的特征
- 不要强行喂食或喂水
- 不要随意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肠套叠的治疗时机非常关键,超过24小时很可能导致肠坏死,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
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宝宝年龄决定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
早期发现的肠套叠通常采用空气灌肠、钡剂灌肠或水灌肠等方法,促使套叠的肠管复位,避免手术创伤。
手术治疗
如果灌肠复位失败,或已出现肠坏死等严重情况,则需要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预防措施
虽然肠套叠不能完全预防,但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发病风险:
- 添加辅食时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改变饮食
-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
- 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急症,家长了解这些知识非常重要。及时发现症状、尽快就医,是保护宝宝健康的关键。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
(注:如遇紧急情况,请立即就医,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