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个月大时,这些表现可能是脑瘫,家长要留意

脑瘫也被称为脑性瘫痪,通常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因为多种原因而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产伤、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家族遗传病史、等。脑瘫的症状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语言功能障碍、感知觉异常、癫痫发作和精神异常。

为什么家长要特别关注?

脑瘫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并不低,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一个月大的宝宝如果存在脑瘫,家长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孩子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宝宝的表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

一个月宝宝可能出现的脑瘫症状

1. 运动发育明显落后

脑瘫宝宝在运动能力上通常比同龄孩子落后。比如该抬头的时候抬不起来,手脚显得僵硬,身体动作不协调。这些都属于“中枢性运动障碍”,是脑瘫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

2. 身体左右不对称

如果你发现宝宝总喜欢用身体的一侧,另一侧却动作很少,或者两侧肢体动作明显不对称,就要提高警惕。这类偏瘫姿势往往伴随四肢肌张力过高,动作显得非常不自然。

3. 吃奶困难,哭声异常

脑瘫宝宝在吃奶时常常表现出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容易呛奶。此外,有些宝宝不怎么爱动、哭声微弱,也有些反而特别容易受惊吓、频繁哭闹,情绪非常不稳定。

4. 身体持续发硬,不够柔软

正常宝宝身体通常较为柔软,而脑瘫宝宝可能从一个月起就表现出身体僵硬、四肢不易弯曲,这是肌张力过高的典型表现。如果超过四个月仍然持续这种状态,需高度警惕脑瘫的可能。

家长该怎么做?

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小儿神经科或康复科做专业评估。一个月大的宝宝大脑仍处于发育黄金期,可塑性强,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很多孩子能够获得显著改善,甚至接近正常发育水平。

脑瘫虽然令人担忧,但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是帮助孩子走向健康的关键。家长既要细心观察,也要保持信心,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