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睡眠与身高的真相,想娃长高别只盯着睡觉
- 健康医疗
- 19天前
- 31热度
为人父母者,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双大长腿,男宝家庭对这一期望更为迫切。在大众认知里,女孩子身材矮小,还能被形容为娇小可爱;可男孩子要是矮了,却常被戏称为“三级残废”。由此可见,大家对孩子身高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为此总是想尽办法,力求让孩子尽可能长高一些。
睡眠、营养和运动,被普遍认为是与孩子身高紧密相关的三大外部因素。其中,营养和运动对身高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睡眠与身高之间的关系,在科学界却尚未有定论,睡得好是否就一定长得高呢?
科学认识睡眠与身高的关系
人们之所以会将睡眠与身高紧密关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长激素与身高有着直接联系。新加坡有一家专业研究机构,对899名宝宝展开了追踪测量。在宝宝3、6、9、12、18、24个月龄时,分别研究他们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最终发现,宝宝3个月后,睡眠时的生长激素分泌量高于清醒状态,这间接证实了睡眠与宝宝生长存在一定关系。
不过,也有不少研究机构对此结论并不认同。美国曾开展一项针对12 - 16岁青少年的队列调查,结果显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身高生长速率并无相关性。此外,一项发表在顶级杂志《Lancet》上的成人实验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导致夜间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但白天生长激素水平会出现反弹增加,使得睡眠剥夺后24小时总的生长激素水平与未剥夺时相差无几。只是,该实验针对的是成人,儿童能否抵消睡眠不足导致的生长激素缺失,目前尚不清楚。综合来看,当下大多数专家和民众还是更倾向于“宝宝睡得好才长得高”这一观点。
孩子究竟要睡多长时间?
1岁以前,宝宝的脑垂体会持续分泌生长激素,此阶段只需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满足生长需求即可。
但1岁以后,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逐渐减少,且呈现出一定规律。主要分泌时段集中在晚上21:00至凌晨1:00以及早上5:00到7:00,而且深度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比浅眠时更多。所以,这一阶段不仅要关注睡眠时间,更要注重睡眠质量。
为了让孩子在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处于睡眠状态,父母不能任由孩子想睡就睡,最好帮助孩子建立一套固定的睡眠模式。比如,规定孩子在8:30前必须上床准备睡觉,并给予一个睡眠信号,可以是讲一个故事、听一首歌等,让孩子明白,当父母做出这些行为时,自己就该入睡了。
孩子到底睡得好不好?
人类的睡眠具有层次性,不可能整晚都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孩子的睡眠分为浅睡眠、深睡眠和做梦睡眠。
在儿童期,深睡眠大约只占总睡眠的30%,浅睡和做梦睡眠时,孩子通常表现得不太安稳,可能会来回翻动身体、说梦话。
如果孩子睡眠时间充足,但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可寻求专业人员对孩子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毕竟睡眠质量并非仅凭肉眼观察就能准确判断。孩子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是就寝问题和夜醒,这通常与父母的养育习惯有关,属于行为类睡眠问题,通过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
孩子睡好了,还是长得矮怎么办?
如前文所述,影响孩子身高的外部因素不止睡眠,营养和运动同样至关重要。若孩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便缺乏有力支撑,身高自然难以达标;要是运动量不足,导致小儿肥胖,不仅会影响发育,还会对机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但无论孩子长不高的原因是什么,都切勿轻信所谓的增高药,这类药物对孩子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