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窦性心律过快是什么原因?

婴儿窦性心律过快,一般是指心率超出正常范围,具体表现为新生儿心率>160次/分,1岁以下婴儿心率>140次/分。这一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涵盖生理性因素、发热、贫血、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药物反应等。在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观察、物理降温、补液等方式缓解,但若伴随呼吸困难或面色青紫,则需立即送医。下面将详细介绍其成因及应对措施。

生理性因素

婴儿在哭闹、进食、排便等日常活动中,心率会短暂加快,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监测心率时,要确保环境安静,待婴儿平静下来后再次测量。如果在安静状态下,婴儿心率持续偏高,就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发热感染

体温每升高1℃,婴儿的心率大约会增加10次/分。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常见疾病都可能引发心动过速。此时,要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给婴儿擦浴,同时检测血常规以明确感染源。如果婴儿持续高热,且心率>180次/分,就要警惕心肌炎的发生。

贫血缺氧

缺铁性贫血或先天性血红蛋白异常会导致婴儿出现代偿性心率增快,通常还会伴有口唇苍白、喂养困难等症状。对于轻度贫血,可以通过给婴儿添加强化铁剂的辅食来改善;若是重度贫血,则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此外,早产儿还需要排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慢性缺氧疾病。

心脏结构异常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病理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这类婴儿多伴有心脏杂音、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要在1岁内进行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或代谢影响

母亲在孕期服用β受体激动剂,或者婴儿接触含咖啡因的药物,都可能引发心率增快。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代谢紊乱也会导致窦性心动过速,需要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血糖监测来排查病因。

日常护理要点

在日常护理中,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维持在24 - 26℃,避免过度包裹婴儿,以防引发脱水热。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母亲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强化铁配方。定期监测婴儿的体重增长曲线,如果连续2个月增长不足,或者出现多汗、拒奶等症状,就需要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另外,婴儿疫苗接种后若出现持续心率增快,应排查心肌损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