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了怎么办?家长必做的5件事
- 健康知识
- 2025-08-21
- 92热度
新生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肠道菌群也未完全建立,喂养方式、环境变化或轻微感染都可能引发腹泻。严重腹泻不仅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威胁。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真的腹泻?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一、怎样才算真正的“腹泻”?
很多家长一发现宝宝大便次数多、质地偏稀就紧张不已,但其实母乳喂养的宝宝本身大便次数就较多,质地也偏软,甚至可能出现“一天十次”或“十天一次”的情况。只要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进食正常、体重稳步增长,且大便中没有大量水分、黏液或血丝,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并非病理性腹泻。
某些情况下,如母亲饮食改变(摄入生冷、油腻食物)、母亲外出归来未清洁便亲喂、或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也可能出现暂时性大便变稀、次数增多。这些属于适应性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但若宝宝出现以下表现,则需警惕病理性腹泻:
大便呈明显水样、喷射状排出;
每日排便次数急剧增加;
伴有异常哭闹、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小便量减少等脱水迹象;
大便中带血丝或黏液;
拒绝进食、呕吐或发热。
二、宝宝发生腹泻,家长该怎么做?
1. 首要任务:科学补水,预防脱水
腹泻时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及时补液是关键。建议:
轻度腹泻可增加母乳或口服补液盐(ORS)的喂养频率;
中重度腹泻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
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如果汁、汽水等,高糖分会加重肠道渗透性腹泻。

2. 继续合理喂养,不要轻易禁食
除非宝宝呕吐严重需短暂禁食(不超过6小时),否则应继续喂养:
母乳宝宝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抗体有助于恢复;
奶粉宝宝可继续原配方奶,必要时换用无乳糖腹泻配方;
已加辅食的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烂面条、土豆泥等,避免甜食和油腻。
3. 适当补锌,促进肠道修复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腹泻宝宝补锌10–14天(6个月以下每日10mg,以上20mg),可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4. 不滥用药物,尤其慎用抗生素
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阻碍病原体排出;
绝大多数婴幼儿腹泻为病毒性,抗生素无效且会破坏肠道菌群;
只有确诊为细菌感染时(如菌痢),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5. 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屁屁
腹泻期间便液刺激大,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并轻轻蘸干,涂上护臀膏隔离刺激。

三、出现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腹泻频繁,伴呕吐、发热、嗜睡或剧烈哭闹;
出现脱水体征:超过6小时无尿、哭时无泪、前囟凹陷;
大便带血、脓液或呈柏油样;
补液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宝宝腹泻虽然是常见问题,但家长既不宜过度焦虑,也不能掉以轻心。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避免常见误区,才能在宝宝不适时给予最有效的支持。切记,严重或持续腹泻务必及时就医,切勿耽误治疗。
